韶山路0号君“红学”专题系列访谈之二
再论《石头记》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頫
0号君:陈先生好,上次访谈中你讨论了小说作者用四大历法特征隐藏并暗示了两个真实年代,即贾宝玉实岁13岁这一年的真实年代是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代是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这个讨论很有意思,很多人读小说时确实没有注意到这些历法特征描写。陈先生用“文本细读法”寻找“文本证据”,并想到参考清代历法资料来论证,这一点很有启发意义。本次访谈我想请你继续展示证据,证明小说作者就是贾宝玉的原型人物、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以及曹頫的确生于1706年(丙戌年)。
陈林(以下简称“陈”):谢谢0号君。在展开今天的讨论之前,我想请大家在手上拿一份“六十甲子表”,今天的讨论会涉及到干支纪年的问题,大家可以随时参看和验证。
六十甲子表。该表在纪年干支下标记了现行公历年份,方便参考。
小说作者用历法特征来暗示真实年代序列,隐藏作者本人的真实出生年份,这个问题我在2006年出版的《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中有详细的讨论,这本专著当年印量很少,江苏美术出版社也未再版,有兴趣的朋友或许可以在超星电子图书馆参看电子版。
有趣的是,直到这本书出版之后,我才猛然醒悟,其实作者在小说中明写的时间序列也指出了作者本人真实的出生年份是“丙戌年”(1706年),我很遗憾没有能在专著中论述这个证据。
0号君:有意思,请你具体谈一谈,小说作者如何用明写的时间序列指出作者本人的真实出生年份。
陈:小说第86回写到,元春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小说第2回写到,贾宝玉出生于元春降生的“次年”,请大家对照“六十甲子表”,看一看贾宝玉的出生年份的干支是什么。
0号君:是乙酉年。不过抱歉,容我打断一下。陈先生提到第86回,这一回的文字能用来作“证据”吗?不是说后40回是高鹗续写的吗?
陈:所谓“后40回续作说”,其实一直是没有证据的,我说的这个“证据”是证据法意义上的“证据”,因为讨论的是著作权问题,所以必须从证据法意义上来审核各种证据材料。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展开讲,只提一点,比如有人用所谓“脂砚斋批语”来论证“后40回续作”,但他们似乎没有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脂砚斋批语”相当于“匿名信”,没有任何正当的证明力,不会被任何公正的法官作为“证据”采信。
在没有证据证明“后40回续作”的情况下,我不预设立场,而是仔细寻找证据来证明或者证伪这个命题。因此,第86回的描写是可以当作“证据材料”来考察的。
0号君:好的。根据“六十甲子表”,元春生于甲申年,贾宝玉出生于“次年”,所以贾宝玉出生的年份是“乙酉年”,然而不是“丙戌年”呀?
陈:没错。但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问题,当然我最初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贾宝玉生于“乙酉年”,可小说第114回还写到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第56回贾宝玉实岁14岁这一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那么甄宝玉生于哪一年呢?
0号君:甄宝玉生于“丙戌年”。可是这跟作者生于“丙戌年”有什么关系呢?
陈:问得好。甄宝玉是甄应嘉的儿子,小说第16回写到,“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独他家接驾四次”,这个情节毫无疑问是以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驻跸曹寅江宁织造府这独一无二的史实为原型。甄宝玉的父亲“甄应嘉”,这个名字就是“真迎驾”的谐音,甄应嘉以曹寅为原型确凿无疑,因此甄宝玉对应的原型人物就是曹寅的儿子。
0号君:曹寅的这个儿子就是曹頫,生于1706年丙戌年?
陈:没错,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进一步仔细讨论。现在要清楚一点,小说作者用明写的时间序列指出了甄宝玉的生年“丙戌年”,也就是指出了甄宝玉的原型人物、小说作者本人的确切生年。请注意,对比我所论证的小说隐藏的真实年代序列和贾宝玉的真实出生年份,我们就会明白,小说作者用来“一明一暗”两条时间序列来指示自己的确切生年。
0号君:有意思,这就是说,贾宝玉和甄宝玉都是以曹頫为原型创作的,明写的甄宝玉的生年和暗藏的贾宝玉的真实生年都指示曹頫生于丙戌年(1706年)。
陈:是这样。从这两项证据材料来看,“续作说”是不能成立的,续作者怎么可能编造出元春生于“甲申年”这个情节,用来暗示甄宝玉生于“丙戌年”呢,这个所谓的“续作者”只可能是暗示贾宝玉生于丙戌年的前80回作者本人。
0号君:我有一个疑问,我手头现有的红研所校注本第2回,不是写贾宝玉生于元春降生的“次年”,而是“后来”。
陈:请0号君注意回后的“校记”,“后来”原作“次年”。多个“脂评本”如“己卯本”、“甲戌本”等都作“次年”,红研所的“校记”声称是根据“戚序本”和“甲辰本”来改的。“甲戌本”被胡适称为“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本子”,“甲戌本”都作“次年”,红研所的改动没有任何道理。
贾宝玉生于元春降生的“次年”,肯定是明显错误的写法,小说中贾宝玉比姐姐元春小了十几岁,百年来的“红学家”从来就没有搞明白为何会出现这个错误。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错误指示出甄宝玉的生年是“丙戌年”,所以“次年”这个写法一定是作者原著的刻意安排,是原文真本,所谓“后来”的写法肯定是作伪者不明就里的妄改。
换言之,凡是改动“次年”这个写法的小说版本一定是伪本。例如最近台湾的白先勇先生来大陆高调推崇所谓“程乙本”,一帮红学家为他站台背书,可是“程乙本”改动了“次年”的写法,写作“隔了十来年”,看起来是对的,其实暴露了作伪的实质。
0号君:太有意思了,没想到这么一个小细节还能在版本考据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好,我们再回到先前的话题,请陈先生继续展示证据证明小说作者是曹頫,曹頫生于1706年。刚才陈先生展示的是小说明写的时间序列,作者用错误的年龄差别,指示了甄宝玉生于丙戌年,这个生年恰好跟小说隐藏的贾宝玉的真实生年完全一致,所以小说作者是用“一明一暗”两条时间序列来指示自己的身份和生年。这个论证看起来很有道理,也很精彩。请问陈先生,还有更多的“文本证据”来证明你的论证吗?
陈:谢谢0号君的精当概括。事实上,小说中的“文本证据”太多了,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证据链”,明白无误地指向“120回小说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这一结论,只是百年来的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对小说读得不够仔细,看不出来这些强有力的证据。
0号君:请陈先生继续展示这些“强有力的证据”。
陈:上次访谈时我提到,证明“120回小说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这个结论,在于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小说中贾宝玉实岁13岁这一年有四个农历历法特征,一个是元春的八字命理错了。前一个问题我想我已经交代清楚了,这个问题里包含的文本证据当然是非常强有力的。现在我想着重谈一谈元春八字命理所包含的强有力的证据。
第86回写到,元春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算命先生根据这个出生年月日时,推出了一堆命理,其中最重要的是三项“吉利”特征:日禄归时、飞天禄马、天月二德坐本命。按算命先生的说法,正因为命理中有这三项,所以元春定是一位主子娘娘。
如果我们不懂八字命理,又不去追究这一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然是不能发现问题的。台湾的高阳先生、香港的梅节先生,都声称请教过八字命理大师,大师们都称元春这个八字命理算得很准。大陆研究古代算命术的专家洪丕谟先生,在其专著中也说算得很准。红学家们编的红学辞典,也说算得准。
准什么准呢,对照命理典籍《三命通会》明列的八字命理推演规则,从元春的生辰八字,根本推不出小说写的三大吉利特征命理。
0号君:抱歉打断一下,八字命理是封建迷信伪科学吧,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不能当真吧?
陈:我并不是要宣扬封建迷信伪科学,而是说,根据八字命理推演规则,小说的写法错了。
0号君:那么根据八字命理推演规则,正确的写法是什么呢?
陈:八字命理的推演很复杂,我们在访谈中不方便展开讨论,但我在《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一书中作了详细深入的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这里我只简单地说一下,但会尽量让大家都明白。
大家可以检索一下“日梭万年历”,看看“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对应的阴历日期和公历日期分别是什么。我检索到1704年2月19日是“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阴历日期是正月十五。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并不是“正月初一”这个小说明写的元春的生日。换言之,“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作为元春的生日肯定错了。
进一步考虑,如果元春的生辰八字一定要具有上述三大吉利特征命理,那么根据八字命理推演规则反推,就可能得出另一个生辰八字来。
日梭万年历截图。1704年2月19日是“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阴历正月十五。
0号君:有意思,陈先生怎么会想到这一层。
陈:早在1995年,我在《红楼梦学刊》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讨论了元春的八字命理问题,并由此进一步讨论后40回并非续作的问题。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但当时我对八字命理一窍不通,所以没有进一步深究。到了2003年,我乔迁新居后,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搜索清代历法资料,另一件事就是搜求八字命理资料,于是找到《三命通会》。在1995年时我就想到,如果我能弄明白八字命理如何推理,没准我就能根据推演规则,推出元春正确的生辰八字。那个时候我就怀疑,元春正确的生辰八字就是曹寅长女曹佳氏的生日。贾宝玉是元春的弟弟,所以小说的真正作者就是曹佳氏的弟弟曹頫。
0号君:好奇心害死猫,陈先生的好奇心害死红学家了,哈哈!
陈:哈哈。其实没害到别人,倒把自己害苦了,说起来真是二十多年魂牵梦绕无法释怀。等我大致弄明白八字命理的推演规则,就试着根据“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来推,发现无论如何推不出上述三大吉利特征命理。可是,根据推演规则,如果元春一定要有这三大命理,则可以推出另一个生辰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大家可以查一下日梭万年历,“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对应的是公历哪一天,阴历哪一天。
0号君:“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是公历1692年2月18日,阴历正月初二。也不对呀,不是正月初一,小说明写元春生于正月初一。
“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是公历1692年2月18日,阴历正月初二。
陈:好,上次访谈中我提到,小说第53回写到,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第二天又进宫朝贺。根据历朝历代的朝贺制度,贾母第一次朝贺一定是“元旦朝贺”,朝贺的对象是皇帝;根据康熙朝的朝贺制度,正月初二要进宫朝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小说写到,贾母在第二次进宫朝贺当天,为元春祝寿,“兼祝元春千秋”。
0号君:神奇!这就是说,第53回用朝贺这个情节暗示了元春真实的生日是“大年初二”,而不是“大年初一”?
陈:没错,第53回用朝贺的情节暗示元春真实的生日不是“大年初一”,而是“大年初二”,第86回又用错误的八字命理暗示元春真实的生日确实是“大年初二”,这证明两个问题——我用八字命理推演规则反推出元春的正确生辰八字,是准确无误的推理;元春真实生日的前后统一,证明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是同一人,“续作说”再次被证伪。
0号君:那么,陈先生所说的元春的原型人物曹佳氏,她的生辰八字是不是你所推论的“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即1692年2月18日呢?
陈:没错,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我的推理完全正确。从江宁织造曹寅的有关信史文献来看,曹佳氏于1706年由康熙指婚,嫁给了平郡王讷尔素,她应该就是1691年左右出生的,所以我认定元春的真实生日“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就是曹佳氏的确切生日。我在《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一书中明确指出,曹佳氏作为清宗室平郡王的嫡福晋(王妃),按照惯例,她的生日在清宫档案《娶妻册》上一定有明文记载。
0号君:陈先生查证过《娶妻册》?
陈:很遗憾,我一直没有机会去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证《娶妻册》,主要是因为档案馆只开放了1724年以后的清宫档案,而曹佳氏的生日记载于1706年的《娶妻册》上。
0号君:那陈先生如何确认曹佳氏的确切生日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陈:首先,我对元春真实生日的推理是正确无误的,参照曹家信史文献,我确信元春的真实生日就是曹佳氏的确切生日。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红楼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前秘书长、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在2004年看了我寄送的论文打印稿之后,就去查了《娶妻册》,发现我的论证完全正确。
2005年4月13日,《新京报》C10版文化新闻刊发报道《陈林正确考证元春生年——著名红学专家查证〈爱新觉罗宗谱〉,首次以确凿的史料证据支持〈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一文的论证》(《新京报》记者王小山、特约记者王刚);2005年4月14日,《中国教育报》第5版又刊发《破解〈红楼梦〉密码
〈红楼梦〉新论震惊红学界》(特约撰稿王小鲁)。
这两篇报道都写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红学家”查考“爱新觉罗宗谱”,看到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就是陈林论证的元春真实生日“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红学家”就是胡文彬,采写报道的记者王刚(王小鲁)是从我这里得到胡文彬的联系电话的,他采访完之后就打电话告诉我,胡文彬确认我的推理是正确的。
但是胡文彬一直不肯公开承认我的推理完全正确。我曾两次打电话请教胡文彬,胡文彬明确告诉我,曹佳氏的生日“就是你论证的那个(生日)”。在2005年4月第一次通话中,胡文彬并没有明确说他查证的是何种文献,只是告诉我说,从曹寅奏折等史料文献可以判断曹佳氏的生年。在2007年的第二次通话中,我明确指出曹佳氏的确切生日肯定在清宗人府档案《娶妻册》中有着明文记载,胡文彬没有表示反对意见,只是建议我“可以主动查证,或者等待时机”。
0号君:胡文彬先生为什么能够查证《娶妻册》?
陈:胡文彬的老朋友张书才,也是一位红学家,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研究员,我想胡文彬正是因为有这个“内应”,才可以查到1706年的《娶妻册》。
我现在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胡文彬当年为什么会去查《娶妻册》。曹佳氏的生日当然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似乎在我之前从未有人想到去查证《娶妻册》,是我首先在论文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我想,促使胡文彬去查《娶妻册》的一个关键理由,就是我在论文中明确指出,“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一定是暗示贾宝玉的真实生年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而胡文彬恰恰早就知道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正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
0号君:这么说,胡文彬先生不应该继续隐匿证据,而应该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及时公开肯定你的论证。
陈:我的正确论证已经发布13年了,红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迟迟未予肯定,于公于私而言,我认为这都是不可接受的。胡文彬乃至红楼梦研究所全体“红学家”,隐匿证据,不肯定我的结论,这不仅仅是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问题,而是涉嫌渎职犯罪,因为这些红学家是领国家俸禄从事“红学”研究的,他们每一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公开地肯定我的研究成果。
0号君:陈先生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可另作讨论。现在我们小结一下:陈先生你发现作者用“一明一暗”两条时间序列分别指示出甄宝玉生于“丙戌年”、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份是“丙戌年”,因此两位宝玉共同的原型人物即作者本人就是生于丙戌年(1706年),这个作者就是曹頫;你又发现元春的真实生日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这个生日就是曹佳氏的确切生日,因此更确定小说作者就是曹佳氏的弟弟曹頫。那么,请问陈先生,有信史文献能证明曹頫的确生于1706年吗?
陈:确切地说,暂时还没有信史文献能证明曹頫的确生于1706年,但现有的文献史料确实能证明曹頫生于1706年是一个完全正确的结论。结合曹頫在小说中给出的文本证据,就是作者自己提供的书面证词,曹頫就是生于1706年丙戌年,这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也是对现有文献史料的有力补充。
0号君:陈先生的论证,激起了我对曹頫这个人的兴趣,期待陈先生能在下次访谈中集中展示文献史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曹頫的生平事迹,也进一步验证你的论证情况。
陈:谢谢0号君。我认为,曹頫是中国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上“最大的失踪者”,他的生平事迹想必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兴趣,我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