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
Viewing all 10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年终置闰是什么鬼?历史学界有多低劣!

$
0
0
年终置闰是什么鬼?历史学界有多低劣!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历时四年耗资数千万的瞎折腾,最终以“阶段性结论”全盘粉碎而告终,究其根本,错在几个关键的前提,其中之一就是,错误地认定“西周历法一般采用年终置闰”。

“年终置闰”是个什么鬼?是史学界哪个大师泰斗昆仑长江的发明?为什么这个明显的错误数十年来都没有人出来质疑和纠正?

什么叫“置闰”,史学界还有没有最基本的正确常识?

在采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阴历置闰,是指19个阴历年必须加多7个天数为30天的阴历月,才能正好跟19个阳历年总日数相等,这加多的7个月,就是闰月。这一置闰法,就叫“19年置7闰”。

采用纯阴历,或者纯阳历的历法体系,阴历不存在置闰的问题,因为根本不需要考虑阴历年日数跟阳历年日数相等。

只有在采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才有阴历置闰的问题。

阴历置闰,问题是怎么来的?很简单——阴历就是以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制定的历法,月亮从晦朔到满月再到晦朔,经历了从全亏到全圆再到全亏的周期,这就是一个阴历月;十二个阴历月,就是一个阴历年。

在采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阳历是个什么鬼?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好像永远都搞不明白,阳历就是以二十四节气为计量标准的历法,年长为365.25日(现在精确数值是365.2422日),一个阳历年分为十二个阳历月,每个阳历月有两个节气,每个阳历月以节为起始,以中气为月中,以下一个月的节为终止。

看不明白吗?绕糊涂了吗?

比如,以立春为起始的阳历年,第一个阳历月,以立春为起始,以雨水为中气,到第二个月的起始惊蛰为止;第二个月,以惊蛰为起始,以春分为中气,到第三个月的清明为止……很简单,是不是?

中国传统的阳历年,自古以来以立春为年首,到下一年立春交节为终止;再古以来,有以冬至所在的阴历月为年首的历法;更古以来,还有以立冬为年首的“颛顼历”(四分历)。无论如何,一个阳历年,就是二十四节气,简单吧?

采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通常来说,每个阴历月会排上两个节气,如正月有立春和雨水,二月有惊蛰和春分,三月有清明和谷雨,四月有立夏和小满,五月有芒种和夏至……十二月有小寒和大寒;但是,阴历月和阳历月不等长,阴历年和阳历年不等长,阴历月通常只有29天多,阴历年只有354天多,因此时间一长,有些阴历月就排不上两个节气,而只有一个节,或者中气。

阴历月和阳历月不等长,阴历年和阳历年不等长,这会闹出什么鬼?会闹出时令不准的大鬼,农时贻误,社会崩乱,王朝不永,这可开不得玩笑。

阴历月和阳历月不等长,阴历年和阳历年不等长,这可怎么办?很简单,用“19年置7闰”来办,很好办!

具体而言,只要哪个阴历月只轮排上了节而没有轮排上中气,那么下一个月就要置闰。比如,六月一般应轮排上小暑和大暑,可是今年六月只轮排上小暑而无中气大暑,那么接下去的一个阴历月就是闰六月;七月一般轮排上立秋和处暑,如果这年七月只轮排上立秋而无中气处暑,那么下一个阴历月就是闰七月。

这样的置闰法,就是“无中气就置闰”。如此这般,在19个阴历年中设置7个闰月,19个置闰后的阴历年日数就正好等于19个阳历年的日数。

这就是在采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阴历的置闰原因和方法。简单不简单?

请千万看清楚搞明白,在采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阴历的置闰必须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没有二十四节气就无法置闰。你跟我讲,没有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知道哪个月和哪一年需要置闰?甚至,你跟我讲,没有二十四节气,阴历要置个鸡毛的闰?

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就不简单了,怎么你就搞不明白?

哇噻,中国历史学界、古天文学界、考古学界,真是全宇宙罕见的奇葩学界——说“学界”那真是抬举这帮蠢货了,是“无知界”,是“文盲界”——无知界文盲界的蠢货,坑蒙拐骗混进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有的是钱,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狗胆包天,居然搞出了一个荒谬绝伦的考证前提:年终置闰!

请问,“年终置闰”是个什么鬼?

哇噻,中国历史学界、古天文学界、考古学界,这全宇宙罕见的奇葩文盲界,居然妄说,二十四节气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形成滴,西周乃至殷商时期,没有二十四节气,没有滴,真的没有滴!

哇噻,请看这群丑陋的文盲,请问这群低劣的文盲,没有二十四节气,西周怎么置闰,置个神马鸡毛的闰?

没有二十四节气,文盲怎么知道哪一年需要在年终置个闰?文盲们讲话作文,完全不过脑子。但就是这么一群丑陋恶劣的文盲,居然拿了国家几千万块钱,倒腾了四年,搞出一个彻头彻尾失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子绝孙工程!


(完了)






 

欧阳健先生最好老实一点

$
0
0
欧阳健先生最好老实一点

欧阳健先生最近在鲁迅博物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有书面发言,公然声称其论著第四卷《论胡适日记的“空白”》,“无论题目还是角度,都得算‘第一个’”。这是在公然撒谎。

欧阳健注意到胡适日记的“空白”,是受到了我论文的启发,其结论还是我首先做出的结论。我于2008年9月21日发表在网易博客上的论文《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首先讨论了胡适日记空白的问题,我在文末写道:

查检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胡适日记”《胡适日记全编》(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1927年5月11日之后到1928年11月28日之前明确标记日期的日记一篇都没有,属于整理者在出版前言中所说的“散失”部分。在这段时间中唯一谈到“甲戌本”的文字是一篇未标记日期、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札记”,而这篇“札记”是胡适于1928年2月12~16日写成,3月正式发表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的部分文字。
 
那么,胡适写于1927年7月的全部日记究竟是无心散失,还是有意隐藏或抽毁了呢?这恐怕只有胡适自己才知道了。可是,陶洙亲笔致信,亲自上门卖书(胡适很可能与陶洙密谈过),胡适常年刻意隐瞒卖书人的身份,现在已经是大白于天下的残酷事实。

欧阳健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在其回答的底稿中特别赞赏了我的这篇论文,还摘引了一大段。欧阳健自己的和讯博客,也曾全文转载我的这篇论文。

欧阳健在其书面发言稿中写道:

但胡适1927年的日记只记到2月5日,接下去的一篇是1928年3月22日,中间竟空缺了十三个月。证据表明,从1927年5月17日到上海,至1930年11月28日回北平,是胡适“一生最闲暇”、“最努力写作”的三年半,完全不缺写日记的时间和心境。无情的事实是:胡适为了隐瞒甲戌本的真相,最后销毁了自己珍贵的日记。

请问,这是欧阳健先生的发明吗?你是第一篇?你是第一个?

说话作文要慎重,要自重,贪人之功叫作“贼”。


(完了)




 

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
0
0



**败“红学”诈骗集团告全***民书系列之三

80万美元回购假古籍该当何罪
——陶洙伪造的“甲戌本”被上海博物馆重金从台*湾回购,

错误决策造成国*家重大损失,“主流红学界”难辞其咎

中篇: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在本系列上篇《笔迹鉴定揭穿“甲戌本”伪劣本质一文中,陈林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证了“甲戌本”的抄手就是伪造“庚辰本”的元*凶陶洙:

1)两个本子大量字迹在“‘斜弯勾’写得特别长”这一笔画特征方面完全一致;

2)两个本子大量字迹在常用字“特殊结构”这一书写特征方面完全一致;

3)在书写特殊结构的常用字“输赢”“装睡”时,“甲戌本”和“庚辰本”的抄手都犯了相同的错误,“赢”字写成了“嬴”字,而“装睡”则写成了同样结构怪异的错别字;

4)“甲戌本”和“庚辰本”在书写“通灵宝玉”和“金锁”上的篆文时,二者写法几乎完全一致,而大大不同于程甲本上的写法;

5)冯其庸根据“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熙”、“卿”、“协”、“幼”四个字的特殊写法相同,判定这两个本子有同一个抄手参与抄录,然而“甲戌本”上的“熙”、“卿”、“协”、“幼四个字恰恰跟前两个本子上的写法完全一致。

 

确证了“甲戌本”就是由陶洙亲手伪造的假古籍,常年笼罩在一系列“脂本”之上的众多谜团俱可迎刃而解,陈林将在此后的系列文章中逐一详加讨论辨析。我们首先来了解“甲戌本”的回购之谜,以及胡适常年刻意掩盖他从陶洙手中“重金”购得伪劣“甲戌本”的历史问题。

 

上海博物馆拒绝向上海《东方早报》和北京《新京报》的记者透露回购“甲戌本”的具体过程和购买价格,仅称是从美国康乃尔大学“重金”买回来的。这个说法是公然撒谎

 

2008522日,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旅美中国学者在陈林的新浪博客上留言,简略介绍了“甲戌本”回购的真实情况。以下全文照录该学者的留言,其笔误由陈林在括号文字中改正;原文未分段,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起见,由陈林重新划分段落,特此说明。以下是该学者的留言:

 

陈林先生,昨日从网络上搜索的时候才知晓您有自己的博客。我不知道甲戌本到底是不是你所宣称的这样是不值一读的,我只想纠正一个细节。

 

当年胡适的一批收藏的文书,包括甲戌本红楼梦和林则徐手迹等等,的确是委托放在我们康奈尔大学的亚洲图书馆。但是这只不过是寄存,不是赠送。

 

后来胡适先生的公子生病,身体不好,便问康大是否可以将这批文书买下来。当时亚洲部的主任是来自德国的一位先生,对这些东西没有太多的留意,而且图书馆也很难再(在)那么短促的时间内拿出许多钱来,因为各个大学的财政体系都不一样。但总体上这是一个失误。

 

后来这批资料就被台湾方面以5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不是从康大买走了,而是从适之先生的公子那里买走了。后来,上海方面才又从台湾方面买了回去。因此,这个买卖同康奈尔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个从北大来访问的同学打算和我一道儿去参观这个甲戌本,我便上网搜索我们的馆藏,搜不到,一看到陈林先生的博客,才知道已经在上海了,但是以我对康奈尔的了解,80万美元试图买走胡适的东西,是完全不可能和不可思议的,所以今天特意携我这位同学亲往亚洲馆拜访咨询了现任郑馆长,才知晓了其中是如此的一个片段。

 

那些报纸的记者,不求甚解,瞎说了一通,有必要纠正一下。(留言时间:2008-05-22 09:22:37

 

感谢这位旅美学者提供的重要信息,陈林认为这位学者的叙述完全可信;与此同时,陈林也公开呼吁海内外新闻界人士对“甲戌本”回购的具体过程和详细情况做进一步调查了解,特别要弄清楚上海博物馆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要对“甲戌本”的回购情况遮遮掩掩,是什么人做出的重金回购决策,是什么人充当的“学术顾问”——如此严重的重金购买假古籍造成国*家重大损失的案件,不可以轻易放过,必须一查到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回顾历史,由于“甲戌本”是由陶洙亲手伪造的假古籍,胡适常年刻意掩盖“甲戌本”伪劣本质的严肃命题将不可避免地被人们反复探讨深究。

 

胡适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自有公论,陈林无意回避,更无意贬损胡适的炫目光彩。然而,胡适在“甲戌本”真伪的鉴定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以假为真,对后世的红楼梦研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正常学术研究造成的混乱和伤害恐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弥补,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疾首的残酷事实。

 

简单地说,陈林认为,“甲戌本”和“庚辰本”的相继问世以及胡适对它们的坚决肯定,铸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最大、最荒唐、流毒最深远的冤案——“腰斩红楼”。这个冤案与胡适大力提倡的“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小心的求证”等“科学的方法”参见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从精神到实践完全相悖离。

 

据王湜华回忆,俞平伯在1990年去世前不久,“用颤抖的手”写下“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等语(参见王华:《略述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二辑,第217页。)而据韦柰的回忆,俞平伯在写下这两句话之前不久,“一会儿要韦柰把‘脂批本’拿给他,一会儿又要他自己的‘八十回校本’,像是中了魔,他一反常态,常常坐在书桌旁翻看《红楼梦》,一看便是半个多小时”(参见王华:《“千秋功罪,难于辞达”》。王华著:《俞平伯的后半生》。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305页。)陈林据此怀疑——俞平伯在去世前也许猛然醒悟到了“脂本”“脂批”都是陶洙的伪造陈林按,俞平伯的“八十回校本”就是陶洙提供相关“脂本”资料帮助完成的),俞平伯和胡适,乃至所有的“红学家”全都上了陶洙的当,铸成了大错。

 

陈林的这一怀疑是否成立,可以另作专文详细讨论,但是俞平伯所写“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千秋功罪,难于辞达”这毫不含糊的断言却可以验证陈林对胡适“红学研究成果”的定性并非虚言浮词。

 

胡适是否一早就认识到“甲戌本”正是陶洙伪造的假古籍,但为了他“新红学”的观点能够树立起来而刻意隐瞒“甲戌本”的真实面貌,刻意隐瞒他从陶洙手中“重金”购买“甲戌本”的事实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胡适“重金”购得“甲戌本”的大致情况。

 

1927517日,游历欧美,经日本返国的胡适来到了上海,下榻静安寺路1225沧州饭店即今南京西路1225号五星级锦沧文华大酒店原址,如下图)。沧州饭店在当时的上海算得上是一家规模宏大的甲级旅馆,拥有员工超过60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19244月来华即下榻于此。

 

 

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 陈林 - 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

南京西路1225号五星级锦沧文华大酒店。

 

胡适来到上海后,收到北大学生顾颉刚的来信。鉴于北方政治和经济形势很糟糕,顾在信中“和泪相劝”老师胡适“万勿到北京去”。胡适接受了顾的劝谏,留在了上海,并在沪西极司菲尔路49万航渡路320弄49号)租下一栋小洋楼作寓所。

 

当年71日,胡适与原来新月社和《现代评论》的一群南逃故交(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饶孟侃、余上沅、丁西林、叶公超、潘光旦、邵洵美等人)招股集资,在上海创办了“新月书店”,地址在“华龙路法国公园附近麦赛而蒂罗路159号”即今淮海中路与重庆南路交界处西南的兴安路)。

 

胡适等人又筹办《新月》杂志(月刊),于19283月正式推出创刊号,创刊号上就发表了胡适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这篇影响深远的文章。

 

1928430日,胡适接受上海中国公学校董会的邀请,出任中公校长。

 

1929年,胡适在《新月》杂志上发起了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胡适的系列文章对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引起国民党的震怒。

 

19302月,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奉中央宣传部密令,没收焚毁《新月》杂志;5月,刚刚出版不久的《人权论集》也遭国民党中宣部密令查禁,各报又纷纷登载要求惩办胡适、通缉胡适的议案和消息。

 

193011月底,胡适举家北上,终于离开了因谈人权而引起众多麻烦的是非之地上海。

 

以上是胡适在上海暂居三年半的大致情况。胡适在上海的三年半,对他自己和中国后来的“红学研究”影响深远。

 

1927523日,胡适刚到上海没几天,一个自称“胡星垣”的人给住在沧州饭店的胡适寄来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兹启者:敝处有旧藏原抄《脂砚斋批红楼》,惟祗存十六回,计四大本。因闻先生最喜《红楼梦》,为此函询,如合尊意,祈示知,当将原书送阅。手此。即请

适之先生道安

                                        胡星垣拜启  五月二十二日

 

以上信文引自《历史档案》1995年第二期刊发的杜春和编选的《胡适考证〈红楼梦〉往来书信选》之五80页)。信中提到的《脂砚斋批红楼》,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甲戌本”。杜春和在这封信下写了一条长注,全文如下:

 

此函即是胡适在1928年写《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及1961年写《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等文章里,多次说他1927年夏以重金购买这部抄本时,“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住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最近几十年里的历史”而感到遗憾不已。

 

其实,这封信就保存在他收信的档案夹里。原信只有一页,为三十二开白色红竖格八行信纸,四边为红五星花纹,下边印有“上海新新有限公司出品”字样。信封也是白色,正面写有“本埠静安寺路投沧州饭店,胡适之先生台启,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号胡缄”。邮戳为“十六年五月廿日,上海。”

 

胡适购买“甲戌本”的时间是在19277新月书店开张不久。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的开篇写道:

 

去年我从海外归来,便接着一封信,说有一部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让给我。我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竟没有回信。不久,新月书店的广告出来了(陈林按,指6月30日报纸刊发的新月书店开张广告),藏书的人把此书送到店里来,转交给我看。我看了一遍,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遂出了重价把此书买了。

宋广波编校注释:《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221页。

 

1961518日,胡适在《跋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一文中又谈到了他购买“甲戌本”的情形:

 

当时报纸上登出了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一班文艺朋友开办新月书店的新闻及广告。那位原藏书的朋友(可惜我把他的姓名地址都丢了)就亲自把这部脂砚甲戌本送到新开张的新月书店去,托书店转交给我。那位藏书家曾读过我的《红楼梦考证》,他打定了主意要把这部可宝贵的写本卖给我,所以他亲自寻到新月书店去留下这书给我看。如果报纸上没有登出胡适之的朋友们开书店的消息,如果他没有先送书给我看,我可能就不回他的信,或者回信说我对一切“重评”的《石头记》不感觉兴趣,——于是这部世界最古的《红楼梦》写本就永远不会到我手里,很可能就永远被埋没了!(出处同上,第441~442页。

 

在同一篇文章中,胡适又写道:

 

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地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最近几十年里的历史。(出处同上,第458页。

 

胡适所谓把藏书人的“姓名地址都丢了”、“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地址,没有和他通信”,这样的说法自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19723月,周策纵在《论〈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态度》一文中就对胡适的这种说法提出了含蓄的批评和质疑。周写道:“这又是一件奇事,即使姓名住址丢了,为什么连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肯一提呢?”“我把上面这些旧事重提,决不是要否认胡适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而是觉得我们现在应该赶快来矫正这种作风了。”(周策纵:《论〈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态度》。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第3页。

 

在胡星垣致胡适的信函被公开后,欧阳健、曲沐等人对胡适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曲沐写道:“卖书人的姓名清清楚楚,其住址也明明白白。既然如此,胡适为什么要一再隐瞒这件事呢?是否有其不可告人的隐情?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认识。我过去总认为他是‘轻信’‘上当’,现在看来并非那么简单。”(曲沐:《胡星垣的信和胡适之的谜——甲戌本〈石头记〉卖书人的发现说明什么》。《贵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第61页。

 

前人对胡适的质疑和批评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前人对胡适的说法分析得不够细致。我们仔细推敲胡适的说法,就会发现胡适根本就是在撒谎。

 

胡星垣致胡适的信函被胡适留在了大陆,这或许能为胡适把藏书人的“姓名地址都丢了”提供一个勉强的解释,可是这个藏书人的姓名和地址胡适完全不可能记不清楚。

 

这个藏书人卖书给胡适,并非一件秘密交易,而是亲自送书上门,转交给胡适。因此这个藏书人的姓名、身份、相貌、住址、意图等具体情况,新月书店当时接收“甲戌本”的人肯定一清二楚,否则胡适怎么可能知道“那位藏书家曾读过我的《红楼梦考证》,他打定了主意要把这部可宝贵的写本卖给我”呢?!

 

胡适如此看重“甲戌本”,出重价买下,这钱按胡适的说法自然又是托付完全可信任的人转交给原藏书人的,这个付款的经手人当然对原藏书人的姓名、身份、相貌、住址等具体情况一清二楚。胡适即使一时忘了原藏书人的姓名和地址,可是胡星垣的信长期都伴随在胡适的身边,胡适也随时可以询问“甲戌本”的接收者和付款者,何至于“疏忽”了一辈子呢?!

 

这个藏书人“胡星垣”的住址是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号,陈林通过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查证,现今黄陂北路两侧当年并无“德福里”的官方正式地名,但是有一个叫“福德里”的地方,即今延安东路原1230,被列入《黄浦区19491996年湮没的里坊弄名称表》。延安东路原1230弄拆迁后建成了今天黄陂北路南端路口的“电信世界”大楼。

 

1909年,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在“马霍路德福里一号(天宝客栈)”设立革命党人总机关,这个地方也被称作“福德里一号”;1914年成立的上海泰东图书局,以及后来“创造社”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郑伯奇等人,也曾在“马霍路德福里320号”驻留,这个地方又被称作“福德里320”。陈林认为,“德福里”应是民间最早和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地名称呼,而“福德里”则是该处官方认定的正式地名。因此,胡星垣所住的“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号”,就在现今延安东路原1230

 

 

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 陈林 - 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

胡星垣所住的“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号”位置示意图。“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号”在今天延安东路原1230弄,即电信世界大楼和政法大厦中间的位置。图中的黄陂北路即当年的“马霍路”。

 

从胡星垣的住处到胡适的新月书店(今兴安路),还不到1公里的距离。胡适怎么可能会忘记曾经近在咫尺的藏书人胡星垣!

 

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这个“甲戌本”的“原藏书人”,这个亲自送货上门的“胡星垣”,从多方面来分析,一定就是当年鼎鼎大名的“文化名人”陶洙陶心如本人,而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甲戌本”就是陶洙伪造的假古籍,“胡星垣”不论是否真有其人,这个名字不过是陶洙借的一个“马甲”而已!

 

在确证陶洙伪造“甲戌本”之后,陈林在网上公开断言胡星垣致胡适的信函“百分之百”就是陶洙的亲笔信2008831日中午,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于鹏随即在网上公开贴出该信函的照片,试图推翻陈林的判断。可是,从该信函笔迹的书写特征来看,这封信正是陶洙亲笔所写,完全证实陈林的判断。我们先来看看这封信的两张图片:

 

 

 

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 陈林 - 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

胡星垣致胡适信函的信封照片。信封上“胡星垣”三字陈林推测应是胡适本人的手笔。

 

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 陈林 - 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 

 

胡星垣致胡适信函的信文照片。

 

这封信的笔迹粗看似与陶洙在“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笔迹有很大不同,可是这些笔迹呈现出来的书写特征却完全一致;“梦稿本”正文的抄写笔迹尽管极为潦草拙劣,但其“斜弯勾写得特别长”大量常用字特殊结构写法这两个明显特征始终存在,与“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的书写特征完全一致,这就是辨别陶洙笔迹的关键。

 

仔细辨认胡星垣致胡适信函的笔迹,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从写得比较端正的几个字如“本埠”、“静”、“寺”、“胡”、“適”、“启”等来看,这个“胡星垣”有扎实的楷书功底,受过良好的书法训练。

 

2、“缄”、“藏”两个字明显“斜弯勾写得特别长”。

 

3、“投”字的边旁“殳”写成了特殊结构,“最”字也写成了特殊结构,跟陶洙在“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惯常写法完全一致。

 

4、“此”字左边旁“止”的一竖一横连写成“√”状,跟陶洙在“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上的惯常写法完全一致。

 

5、“路”字的一捺写得特别长大。“一撇一捺写得特别长大”的书写特点,陶洙在“甲戌本”上的字迹表现得特别明显,如以下字迹:

 

 

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 - 陈林 - 谁解红楼?标准答案:陈林 

鉴于以上笔迹特征,可以完全断定胡星垣致胡适的信函正是陶洙本人的手笔。

 

伪造“甲戌本”的陶洙即使借用朋友之名给胡适写信,这封信也不必由朋友来代笔,完全可以自己亲笔书写,只需对笔迹稍加伪装即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情理和逻辑判断。可是陶洙的笔迹无论怎样伪装,其一以贯之的明显书写特征却始终不能抹去。

 

致信胡适不用他人代笔,上门送书这种事陶洙就更不能让他人代劳了,这种事他人也无法代劳。若非事主本人,这藏书的经过如何向买主交代?这讨价还价的分寸又如何把握?何况还有大量不可预知的情况可能随时出现,上门送书者必须随机应变临场发挥以确保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因此非陶洙本人亲自出马不可,他人根本无法代劳。

 

我们可以根据胡适的简述设想一下陶洙上门卖书的情形——陶洙拿着“甲戌本”来到新月书店,胡适碰巧不在,陶洙于是跟书店工作人员交涉,留下“甲戌本”,立下“甲戌本”接收字据,并留下姓名、地址等联络方式,约定再次商谈方式;胡适看过“甲戌本”之后,决定按陶洙的定价“重价”买下,转托可信任人士将购书款转交给陶洙。

 

胡适既然认为“甲戌本”很重要,却不跟近在咫尺的卖书人当面做一番交流,这是完全不合情理的。合理的情形是,陶洙再次来到新月书店洽谈时,胡适跟陶洙做了详谈。

 

那么,新月书店的“一班文艺朋友”及胡适本人当年是否认识送书上门的陶洙呢?从目前发现并公开的史料来看,陈林不能做出肯定的判断。但是要说起“武进陶家”,提起“陶湘”、“陶瑢”和“陶洙”的大名,胡适及其“一班文艺朋友”不可能不知道。

 

陶湘作为一个大藏书家可谓名满天下,经陶湘之手整理装订过的古籍有“陶装”的美誉;1925年,“陶本”《营造法式》印行,轰动一时,引起了国内外建筑专家及汉学家的极大重视。陶瑢是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陶瑢、陶洙兄弟跟“中国画学研究会”的主创人“北方画坛领袖”金城关系密切。19269月,张叔驯和程文龙等人在上海贝勒路口蒲柏路(今黄陂南路口太仓路)鸿仪里2号(旧房已拆)创办中国第一个钱币学研究团体“古泉学社”,次年出版《古泉杂志》(中国正式出版的最早的钱币专业杂志),一时名家云集,声誉卓著,而陶洙担任的是学社的“评议员”。

 

假设陶洙曾与胡适面谈,自报家门之后,胡适很可能一时相信了“甲戌本”的真实性;如果陶洙提出不愿介入胡适蔡元培等人“红学”纷争的理由,要求胡适保守其身份秘密,胡适自然也会恪守这个“君子协定”。

 

学术问题的探究当然不能单凭假设,然而陶洙精于诈骗却是有大量事实可以明证的,关于这一点,陈林将在后文详细探讨论述。

 

陶洙如何上门送书,如何跟新月书店的工作人员交接,胡适的“重价”买书钱又是如何转到陶洙手上,这些细节真相看来已不可确知。从情理上来推断,一生勤于写日记的胡适应该会在19277月的日记中浓墨重彩地书写他如何得到“甲戌本”的前后经过。1927811日,胡适兴高采烈地写信给远在北京的钱玄同,告知购得“甲戌本”的“一大喜事”:

 

近日收到一部乾隆甲戌抄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剩十六回,却是奇遇!……此外尚有许多可贵的材料,可以证明我与平伯、颉刚的主张。此为近来一大喜事,故远道奉告。宋广波编校注释:《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205页。

 

如此“奇遇”、“喜事”,胡适怎么会不在日记中大书特书呢?可是,查检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胡适日记”《胡适日记全编》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1927511日之后到19281128日之前明确标记日期的日记一篇都没有,属于整理者在出版前言中所说的“散失”部分。在这段时间中唯一谈到“甲戌本”的文字是一篇未标记日期、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札记”,而这篇“札记”是胡适于192821216日写成,3月正式发表的《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的部分文字。

 

那么,胡适写于19277月的全部日记究竟是无心散失,还是有意隐藏或抽毁了呢?这恐怕只有胡适自己才知道了。可是,陶洙亲笔致信,亲自上门卖书(胡适很可能与陶洙密谈过),胡适常年刻意隐瞒卖书人的身份,现在已经是大白于天下的残酷事实。

 

(中篇完)

 

 


 

欧阳健撒谎剽窃必遭严惩

$
0
0
欧阳健撒谎剽窃必遭严惩

2019年4月13日晚,我在个人博客上发了一篇小文《欧阳健先生最好老实一点》,明确指出欧阳健近期在鲁迅博物馆的公开发言称其论著中《论胡适日记的“空白”》一文“无论题目还是角度,都得算‘第一个’”是公然撒谎,《论胡适日记的“空白”》一文的基本结论是贪我之功。






我本以为,欧阳健看到我这相当客气的小文,会羞恶之心并发,幡然悔悟,公开承认事实并向我道歉。然而我想错了,自称“忠厚老实”的欧阳健显然企图将厚颜无耻进行到底,新浪博客不知何时居然将我的小文删除了!

哟嗬,做了贼你居然还跟我耍狠?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老贼心急火燎地跟新浪博客投诉要去删帖——南京大学文学院“红学”骗子苗怀明就这么干过,居然让新浪微博把我揭发“红学”诈骗集团和苗怀明丑行的微博给封了,搞笑。

欧阳健,你看清楚,我的小文捏造事实诽谤你了吗?没有。我的小文口不择言侮辱你人格了吗?也没有。我只是摆事实讲道理,你居然跟我耍无赖,呵呵。

欧阳健你要弄明白,长期以来你撒谎剽窃的小动作我看得很清楚,只是不屑于跟你计较,我动手揭你的画皮撕个粉碎精光,那是分分钟的小事儿。

《论胡适日记的“空白”》,“无论题目还是角度,”,你是第一个,你是第一篇?八十岁的人了,你还要脸吗?

瞧瞧你2016年10月11日上午在个人博客上发的《论胡适日记的“空白”》一文,居然还敢公然刊发在台湾《观察》杂志2016年第10期上,哇噻,你还是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特约你做贼么?

你这篇文章,首先是受了我2008年的论文《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的启发,你在文中的基本结论都是我的结论,你居然只字不提;你在文中用的图片,还是来自我论文中转载的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于鹏的片,你也只字不提,裁剪了直接用,好像是你欧阳健拍的一样。请问欧阳健,你的“忠厚老实”何在?

你在文中明确写到,胡星垣“信封的馬霍路德福裡390號,就在現今延安東路原1230弄”,这是你考证的成果?对比我的论文看看,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

欧阳健,你的这些小把戏,这么多年来,我看得一清二楚,真的是不屑于跟你计较,你千万不要把我的大度当作无知无闻,你可以恣意妄为。

这篇小文,你再哭求新浪博客给删帖,你试试看。这么多年你的斑斑劣迹,我一五一十给你扒个精光粉碎,历史由我论证的事实来书写,而不是由你的谎言来涂抹。

(完了)







 

看看新浪屏蔽了我多少博客文章

$
0
0
看看新浪屏蔽了我多少博客文章

新浪博客管理方能给出恰当的说明吗?你们尽管删,尽管屏蔽,这是你们的耻辱,是百年红学骗局必然灭亡的铁证。


欧阳健撒谎剽窃必遭严惩此博文包含图片2019-04-17 09:03[编辑] [删除]

韶山路0号君“红学”专题系列访谈之…此博文包含图片2018-07-27 16:41[编辑] [删除]

曹雪芹、红楼梦,百年中国的深重耻…2018-07-09 18:58[编辑] [删除]

《增评补图石头记》第二回伪文辨析2018-06-21 22:11[编辑] [删除]

胡适的“红学”版本论断全是谎言2017-06-06 14:15[编辑] [删除]

陶洙亲笔伪造一切「脂砚斋评本」(…此博文包含图片2016-01-01 15:09[编辑] [删除]


伪君子胡适“红学”谎言全面崩盘2015-06-26 14:46[编辑] [删除]

从荒唐的百年“红学”看透中国2015-04-21 03:13[编辑] [删除]


赶尽杀绝红学界拟答记者问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10-22 15:54[编辑] [删除]

邓之诚涉“红学”史料辨析2012-12-17 01:10[编辑] [删除]

“红学”骗子又开始张罗造假此博文包含图片2012-05-11 07:35[编辑] [删除]


新华社报道误谈壬辰龙年2012-01-06 10:52[编辑] [删除]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2011-12-27 04:55[编辑] [删除]

红学专家,诈骗集团2011-12-27 04:38[编辑] [删除]


曲沐:记19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2011-01-02 06:34[编辑] [删除]

向中纪委、最高检公开举报“红学”诈…此博文包含图片2010-10-14 10:05[编辑] [删除]

学术骗子邓遂夫骗局败露大耍流氓此博文包含图片2010-07-27 14:13[编辑] [删除]


血诗题衣无题九章并跋2010-04-29 13:59[编辑] [删除]


刻书家藏书家董授经与文楷斋刘春生2010-04-17 15:37[编辑] [删除]


周绍良撒谎成性罪孽深重(三)2010-04-07 11:41[编辑] [删除]

此博文为私密博文清明细读俞心樵的《墓志铭》2010-04-03 14:10[编辑] [删除]

薛宝钗和贾宝玉的性生活很和谐2010-03-13 14:58[编辑] [删除]

袁祖志题赠上海名妓李三三“花榜诗”…2010-03-05 15:31[编辑] [删除]

高积顺谈“东吴名家”董康2010-02-26 12:59[编辑] [删除]

伦明纪事诗记董康于法源寺文楷斋刻…此博文包含图片2010-02-26 11:30[编辑] [删除]

陶湘、董康及其造假的黑窝点文楷斋2010-02-24 06:34[编辑] [删除]

“红学”诈骗元凶之一陶北溟小考2010-01-28 04:53[编辑] [删除]

蒋寅叙录《随园诗话》版本2010-01-14 10:14[编辑] [删除]

浅谈“卞藏本”是陶洙亲手伪造的第一…2010-01-02 04:40[编辑] [删除

安平里:陶洙作伪的罪恶老巢2009-12-22 11:49[编辑] [删除

肃清文学古籍出版工作中的腐朽作风2009-12-13 09:11[编辑] [删除]

反对对古典文学珍贵资料垄断居奇的…2009-12-07 11:21[编辑] [删除]

闻一多高足搅了红学骗子的局2009-12-05 11:32[编辑] [删除]

红边大人物的小八卦2009-12-01 18:41[编辑] [删除]

胡文彬是不是在精心欺骗多年的朋友…2009-09-22 00:40[编辑] [删除]

“访谈门”中的信与疑彰显“红学”破产…2009-08-31 17:47[编辑] [删除]

陈林关于“胡文彬委托声明”的声明2009-08-28 18:55[编辑] [删除]

陶洙为袁世凯设计“龙袍”2009-08-18 00:22[编辑] [删除]

再论周汝昌、陶洙共同贩卖“庚辰本”…2009-05-27 03:43[编辑] [删除]

周汝昌,脱吧,到你了2009-05-25 07:45[编辑] [删除]

曹震以谎圆谎 尽显无赖本相2009-05-14 16:18[编辑] [删除]

艾晓明:公布调查结果 公祭遇难学…2009-05-04 13:49[编辑] [删除]

这几天苗怀明们要鸡飞狗跳了2009-04-22 18:20[编辑] [删除]

一位《红楼梦》爱好者的心路历程2009-04-17 12:18[编辑] [删除]

广州某报编辑留言2009-03-27 17:09[编辑] [删除]

文化部周副部长应辞职谢罪2009-03-23 16:38[编辑] [删除]

中国最大的学术造假是“红学”2009-03-18 18:31[编辑] [删除]

伪学者裴钰欺世盗名2009-03-13 10:34[编辑] [删除]

冯其庸比文怀沙恶劣百倍2009-02-21 11:04[编辑] [删除]

敲响“红学”诈骗集团的丧钟2008-12-31 17:49[编辑] [删除]

艾未未:杀吧,不要以正义的名义2008-11-26 19:17[编辑] [删除]

李少红导演,做人要厚道2008-11-13 23:25[编辑] [删除]

痛斥于鹏、曹震“陶洙‘仿钞’庚辰本…2008-09-05 17:04[编辑] [删除]

呼吁胡文彬弃暗投明埋葬“红学”(下…2008-08-26 04:52[编辑] [删除]

脂砚斋到底存在不存在此博文包含图片2008-08-12 14:41[编辑] [删除]

关于己卯本答核桃朋友的疑问2008-07-25 02:19[编辑] [删除]

百年红学造假第一大案水落石出人赃…此博文包含图片2008-07-21 22:07[编辑] [删除]

冯其庸早知汉奸陶洙伪造“脂本”2008-07-14 21:54[编辑] [删除]

比“虎照门”更卑劣的是“红学”2008-07-01 16:59[编辑] [删除]

《红楼梦》主角为何是少男少女此博文包含图片2008-06-29 01:33[编辑] [删除]

王小山:大家都是运城人此博文包含图片2008-06-26 11:56[编辑] [删除]

骂韩寒的浩歌有什么基本修养?2008-06-21 18:26[编辑] [删除]

《红楼梦》是康熙末年的《哈利波特…2008-06-18 12:42[编辑] [删除]

红学家“惊心动魄”为哪般?2008-06-13 12:43[编辑] [删除]

余秋雨的眼泪是泼向灾民的污水2008-06-10 20:57[编辑] [删除]

某流氓论坛的可笑表演此博文包含图片2008-05-26 21:01[编辑] [删除]

林黛玉的月经为何让裴钰感到羞耻2008-05-10 16:27[编辑] [删除]

此博文为私密博文李少红导演的瀑布害死了林黛玉2008-05-09 20:25[编辑] [删除]

余秋雨不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谁2008-04-17 02:31[编辑] [删除]

关于红楼版本答胖猫朋友问(二)2008-04-08 03:55[编辑] [删除]

纪念永远的林妹妹2008-04-04 17:46[编辑] [删除]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编剧很烂很…2008-03-19 08:14[编辑] [删除]

长沙王永斌先生谈新版电视剧《红楼…2008-02-02 18:19[编辑] [删除]

网友快论:“红学”崩盘意味着什么2008-01-17 14:05[编辑] [删除]

汉奸主导“红学”造假(六)2008-01-08 15:40[编辑] [删除]

汉奸主导“红学”造假(五)2008-01-08 15:35[编辑] [删除]

汉奸主导“红学”造假(二)2008-01-08 15:17[编辑] [删除]


盛世多流氓,贾化显荒唐(中)2007-12-23 03:34[编辑] [删除]

一个小问题就可以打倒“红学界”(下…2007-12-18 16:49[编辑] [删除]

一个小问题就可以打倒“红学界”(中…2007-12-18 16:42[编辑] [删除]

薛宝钗和贾宝玉的性生活很和谐(四…2007-12-13 12:16[编辑] [删除]

答“情不情炎寒”朋友问2007-12-10 00:45[编辑] [删除]

苗怀明被我“剥皮”自称“很荣幸”2007-11-24 04:11[编辑] [删除]

此博文为私密博文网友阿孟谈新发现的程伟元诗2007-11-22 02:06[编辑] [删除]

假老虎、假文物、假学术和真的耻辱…2007-11-19 17:27[编辑] [删除]

新浪网友吁停刘心武的学术谎言2007-10-24 11:22[编辑] [删除]

胡文彬先生谈《红楼梦》版本校勘2007-09-07 02:22[编辑] [删除]

红研所所长孙玉明无知无畏2007-08-27 11:35[编辑] [删除]

《法制晚报》公然散布学术谎言2007-08-26 06:10[编辑] [删除]

胡文彬先生关于《红楼梦诗词选》的…2007-08-07 08:15[编辑] [删除]

刘心武侮辱了中国人民的智力和道德2007-07-18 17:01[编辑] [删除]

世间有大不平,暂停博客以示强烈抗…2007-06-25 14:56[编辑] [删除]

孙玉明不聪明系列之一:文化报马屁…2007-06-20 20:03[编辑] [删除]

六月,一个人的纪念此博文包含图片2007-06-06 04:38[编辑] [删除]

重金悬赏一举铲平红学界2007-05-23 18:02[编辑] [删除]

今天是个好日子2007-05-14 03:32[编辑] [删除]

红楼大跃进(四):《红楼梦》对“…2007-04-10 12:48[编辑] [删除]

红楼大跃进(三):睁着眼睛说瞎话…2007-04-10 12:44[编辑] [删除]

红楼大跃进(二):知识分子的无耻2007-04-10 12:40[编辑] [删除]

红楼大跃进(一):中国的问题在不…2007-04-10 12:36[编辑] [删除]

学术腐败是民族的耻辱2007-03-24 16:43[编辑] [删除]

红楼奇珍话鲟鳇(四):令人丧气的…2007-03-19 21:50[编辑] [删除]

与建筑专家黄云皓先生的通信2007-03-14 18:42[编辑] [删除]

南方周末助纣为虐,学术骗子掩耳盗…2007-03-08 14:53[编辑] [删除]

南方周末助纣为虐,学术骗子掩耳盗…2007-03-08 14:26[编辑] [删除]

纪念诗人穆旦:结束语2007-01-28 02:33[编辑] [删除]

纪念诗人穆旦:走向上帝——穆旦对艾…2007-01-28 02:29[编辑] [删除]

纪念诗人穆旦:走向上帝——穆旦对艾…2007-01-28 02:24[编辑] [删除]

纪念诗人穆旦:寻求现代性(三)2007-01-17 04:58[编辑] [删除]

纪念诗人穆旦:新诗荒原上的雷鸣(…2007-01-15 00:43[编辑] [删除]

纪念中国最伟大的现代派诗人穆旦·…2007-01-12 01:55[编辑] [删除]

纪念中国最伟大的现代派诗人穆旦·…2007-01-12 01:19[编辑] [删除]


纪念曹頫、曹雪芹父子(三)2006-12-29 09:22[编辑] [删除]

纪念曹頫、曹雪芹父子(二)2006-12-29 09:20[编辑] [删除]

我如何破译红楼“时间密码”(六)2006-12-27 03:18[编辑] [删除]

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盛赞《破译红…2006-12-19 16:06[编辑] [删除]

刘心武先生在搞文学诈骗2006-12-07 16:52[编辑] [删除]

旧贴重温:《红楼梦》里的“元春”影…2006-11-24 10:23[编辑] [删除]


详批元春八字,直破红楼密码(中)2006-11-21 16:02[编辑] [删除]


驳学术骗子陈维昭兼论“主流红学”(…2006-10-21 16:27[编辑] [删除]

预告:陈维昭教授可笑可耻的学术骗…2006-10-20 18:35[编辑] [删除]

预告:撰长文骂我的陈克艰先生将惨…2006-10-08 01:24[编辑] [删除]

中国人,看得懂《红楼梦》吗?2006-09-21 17:09[编辑] [删除]

旧贴重温:关于“9·11”一个贱民的总…2006-09-11 17:35[编辑] [删除]

红楼梦年表(换算公元纪年)第二部…2006-09-11 01:30[编辑] [删除]

红楼梦年表(换算公元纪年)第二部…2006-09-09 15:43[编辑] [删除]

此博文为私密博文关于重拍《红楼梦》的问答2006-09-06 12:52[编辑] [删除]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的…2006-08-29 11:54[编辑] [删除]

来看看这些学术骗子的丑恶表演2006-08-26 21:50[编辑] [删除]

转贴:学术腐败像癌细胞侵蚀中国2006-08-25 13:56[编辑] [删除]

关于“曹雪芹墓石”和葬地冯其庸的谬…2006-08-20 08:18[编辑] [删除]

宝哥哥是条狗,林妹妹是头猪(红楼…2006-08-15 22:39[编辑] [删除]


(完了)



 

关于《红楼梦》的版本,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
0
0
关于《红楼梦》的版本,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1、被称作《红楼梦》的小说原著,本名《石头记》,凡是被冠名“红楼梦”、“金玉缘”、“大观琐录”等版本,都是晚清民初伪造的假古籍。

2、一百年来,中外读者读到的《红楼梦》或《石头记》版本,没有一本是对的,《石头记》原著版本早已被藏匿或销毁。

3、现在已知最接近《石头记》原著的版本,是徐润创设的上海广百宋斋铅版书局于1885年出版的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很可能题名《新增绘图石头记》,但该版本早已被藏匿或销毁。

4、一百年来,中外读者读到的《红楼梦》或《石头记》版本,都是根据晚清恶劣书商文痞孙家振创办的上海书局伪造的假古籍“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进一步伪造而来。

5、“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上海书局以广百宋斋铅版书局出版的铅印绘图本《石头记》为底本,大肆篡改伪造而来,在原著第一回伪造妄添了“曹雪芹披阅增删”等文字情节,在卷首伪造了一篇“程伟元原序”,故能妄称“悼红轩原本”。

6、“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小说正文无图,卷首和回首附录有上海书局新绘的插图,卷首插图中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一百年来,中外读者读到的《红楼梦》或《石头记》版本,第八回正文中凡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者,都是根据“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新绘插图仿画、简化而来,因此根据“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可以一举证伪一百年来全部《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

7、陶洙和周绍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合伙伪造了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正文和少量批语由陶洙抄录,大量批语由周绍良抄录,该伪本于1957年以当时离谱的高价240元卖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这个本子是陶洙伪造和贩卖一切“红楼梦”和“脂砚斋评本”的关键证据之一。

8、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新红学”正式诞生。但是,胡适据以“考证”的材料,如程甲本和程乙本、“曹雪芹生平史料”《四松堂集》、《懋斋诗钞》、《随园诗话》等,都是陶洙伙同陶湘、董康、蔡元培、马裕藻和顾颉刚等人伪造篡改而来的假古籍,胡适完全知道这一切。

9、1927年和1933年,胡适先后撰文大肆鼓吹“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两个“脂砚斋评本”即“甲戌本”和“庚辰本”,但胡适完全知道这两个本子都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伪造而来的假古籍,伪造者就是陶洙。几年前,上海博物馆据说以80万美元的离谱高价从胡适后人手中回购了“甲戌本”,而“庚辰本”一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并送选为首批“国家珍贵保护古籍”。

10、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为阵地、以冯其庸、周汝昌等著名红学家为代表,官方红学界高层人物从五十年代以来早就清楚胡适伙同陶洙董康等人肆行诈骗的事实,但官方红学界一直隐瞒真相,历年来出版各种红学假古籍牟取暴利。

(完了)



 

关于《红楼梦》的情节,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
0
0

关于《红楼梦》的情节,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1、目前所见的任何《红楼梦》和“脂评本”,第一回从“此开卷第一回也”到“当日地陷东南”之前,大篇幅文字全是由晚清恶劣书商文痞孙家振创办的上海书局炮制假古籍“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时伪造妄添,操刀者很可能是孙家振本人,也可能是陈寅恪的私塾老师王伯沆。这一大篇幅伪造妄添的文字,最突出的情节就是所谓“曹雪芹批阅增删”,上海书局由此将《增评补图石头记》妄称为“悼红轩原本”。

2、上海书局《增评补图石头记》以上海广百宋斋铅版书局1885年出版的铅印绘图本《石头记》为底本,对《石头记》原著进行了大肆篡改和妄添,除第一回曹雪芹批阅增删等情节外,还有花袭人和贾宝玉偷试云雨情、碧痕和宝玉洗澡等重要情节。上海书局还对原著中建筑布局的文字进行了妄改。

3、小说写到,贾宝玉实岁十三岁这一年有四大历法特征: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端午节已到夏至、十月中旬交小雪、十二月是小月只有29天(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有“元旦朝贺”)。根据这四大历法特征,检索清代历表,可以证实贾宝玉实岁十三岁这一年是1719年,这是小说作者精心的刻意安排,指示贾宝玉的原型、作者本人出生于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年)。

4、小说第二回写到,贾宝玉出生于元春诞生的“次年”,这也是作者精心的刻意安排。第八十六回写到元春出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因此贾宝玉就出生于乙酉年,而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故甄宝玉出生于“丙戌年”(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太祖皇帝南巡,独甄家接驾四次,这是且仅是根据康熙南巡曹寅接驾四次的史实为原型创作的情节,再一次指示甄宝玉的原型、作者本人出生于1706年。

5、第八十六回写到元春的生辰八字和命理特征,但是根据命理典籍《三命通会》给定的算命规则,由“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这个生辰,根本不能推出“天月二德坐本命”、“飞天禄马”和“日禄归时”三大命理特征;如果元春一定要拥有这三大命理特征,则她的生辰八字是且仅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正月初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前秘书长胡文彬,2004年根据陈林的论文提供的线索,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小玉牒《娶妻册》,发现曹寅长女、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就是陈林论证的“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元春原型就是曹佳氏,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胡文彬多年来一直拒绝公开事实真相。

6、元春的真实生日不是小说明写的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二,这一事实小说第五十三回也有文本证据暗示。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第二天,又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中国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岁末年初只有元旦朝贺,没有除夕朝贺,元旦朝贺是朝廷最高礼仪之一。清代的元旦朝贺分两次进行,元旦当天朝贺皇帝,大年初二朝贺皇太后皇后。贾母等人第一天朝贺归来,晚宴上饮屠苏酒,这屠苏酒是大年初一才饮的,具有鲜明的时令特征。

7、元春的原型是曹佳氏,两个宝玉的原型、作者本人生于1706年,因此作者是且仅是曹佳氏的弟弟曹頫。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证明曹頫就是生于1706年,他在1715年被康熙指派为江宁织造,年仅9岁,奏折中曹頫自称“黄口无知”,康熙批复中称其“年少无知”。

8、曹頫在120回小说情节中隐藏并暗示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整部小说就是按照这样一条真实年代序列展开逐年叙事,并用科举考试、历法特征、皇家殡葬、八字命理、黄河在河南境内大决口等情节充分暗示出来。

9、小说中的大观园和省亲别墅,是在荣国府主建筑荣禧堂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来,省亲别墅就是荣禧堂,荣禧堂就是省亲别墅。荣禧堂是荣国府东院的核心建筑,荣庆堂是西院的核心建筑,贾政和王夫人住在中部的跨院之中,贾母住在荣庆堂的西边,王熙凤和贾琏住在荣庆堂后面的小院落。第九十七回贾政指派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新房,透露了荣国府真实建筑布局——宝玉宝钗的新房在哪里?在王夫人正房的东边、荣禧堂的后身——因此荣禧堂是且仅是省亲别墅,宝玉宝钗的新房在荣禧堂后面的小院落,东边就是梨香院。

10、釐清荣国府大观园的正确建筑布局,可以一举证伪各种红楼梦伪本和脂评本,无知无耻的无赖陶洙和孙家振等人妄改原著,一改就现形。例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来到荣禧堂,无赖们居然妄添荣禧堂前“一条大甬路直通出大门”——请问,深宅大院,大正房哪有一条大甬路直通出大门的建筑布局?请问,荣禧堂在西院,门前大路如何直通大门?

(完了)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
0
0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1、小说《红楼梦》本名《石头记》,《石头记》的作者没有写过《红楼梦》,只写过《石头记》。袁枚之孙袁祖志在1893年校印《随园诗话》,其中卷二称“曹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胜”云云,这不是袁枚的胡言乱语,而是袁祖志的造谣胡说。《随园诗话》卷二更称曹雪芹为当时某个特别美艳的妓女题写艳诗,这当然是曾为上海滩妓女题写“花榜诗”的文痞袁祖志造谣胡说。

2、120回《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6月8日(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圣诞)、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曹頫在小说中用一明一暗两条时间序列指示出作者的真实身份。

3、暗的一条时间序列,是指小说按照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逐年展开叙事,这条真实的年代序列被曹頫用科举考试、历法特征、皇家殡葬、元旦朝贺、黄河在河南境内大决口、八字命理等情节充分暗示出来,在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中,贾宝玉的真实生年就是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年)。贾宝玉实岁十三岁这一年,从第18回到第53回,具有四大历法特征,如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端午已到夏至、十月中旬交小雪、十二月是小月只有29天。查清代历表,仅有1719年完全符合后三个历法特征,而1706年正好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因此贾宝玉的真实生年必定是1706年。

4、明的一条时间序列,是指小说明写贾宝玉降生于元春出生的“次年”(第2回),而元春生于“甲申年”(第86回),因此贾宝玉生于“乙酉年”;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因此甄宝玉生于“丙戌年”。两个宝玉的原型人物就是作者本人,故作者本人就是生于1706年。

5、第86回写到元春的八字命理,但“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这个八字推理不出“天月二德坐本命”、“飞天禄马”和“日禄归时”三大命理特征;元春若一定要具有这三大命理特征,则其真实的生辰八字是且仅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正月初二),这个八字跟曹寅长女、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王妃)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完全一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前秘书长胡文彬,2004年根据陈林的论文提供的线索,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1706年的小玉牒《娶妻册》,发现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但胡文彬15年来一直拒绝公开承认事实宣布真相。元春原型是曹佳氏,故宝玉的原型就是曹佳氏的弟弟曹頫。多项信史文献都能证明,曹頫在1715年继任江宁织造时,就是一名“黄口无知”的娃娃。

6、由于曹頫用了精妙的时间序列指示出《石头记》作者的真实身份和生年,他没有任何必要在作品中再虚拟一个”曹雪芹“,将”曹雪芹“指为作者,因此”曹雪芹”必然是后人伪造妄添进《石头记》原著的小说人物;由于没有任何脂砚斋批语指示出曹頫在时间序列安排上的任何线索,因此一切脂砚斋批语都是伪造。

7、孙家振在清末创办的上海书局于1899年出版了石印绘图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第二年又出版了铅印绘图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增评补图石头记》都是根据铅印绘图本再版重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号称“悼红轩原本”,这是因为上海书局在原著第一回和最后一回伪造妄添了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纂成回目等情节,又在卷首伪造了一篇程伟元原序,序言妄称120回小说是程伟元收集整理刊刻的,故《增评补图石头记》胆敢妄称“悼红轩原本”,这不过是无良书商的拙劣噱头。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曹雪芹出现在小说中,这是上海书局伪造妄添的结果,因此凡是有曹雪芹其他任何小说版本,都是在《增评补图石头记》造假基础上的进一步造假。

8、广东商人徐润在上海创设的广百宋斋铅版书局于1885年出版了系列铅印绘图本古本小说,其中就有《石头记》,纸墨精良,校勘详慎,无一误字,极为畅销。广百宋斋铅版绘图本《石头记》因此就成了上海书局伪造妄添的底本。可以确定的是,广百宋斋本是最接近曹頫原著的小说版本,其中绝无曹雪芹的丝毫踪影。

9、首先考证曹雪芹是原作者、指认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的是胡适,然而胡适据以立论的材料,全部来自陶洙、陶湘、董康、蔡元培、马裕藻和顾颉刚等人伪造的假古籍,胡适从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这一点。换言之,胡适从一开始,就完全知道其“新红学”论断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10、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中国红楼梦学会为主阵地,以冯其庸和周汝昌等人为代表,红学界高层人物早在五十年代初以来就知道了胡适的骗局,但他们长期隐瞒真相,继续肆行诈骗。现在,以胡文彬为代表的红学界高层人物,仍然在继续隐瞒曹頫是《石头记》真正作者的事实证据。

(完了)




 

关于《红楼梦》的建筑布局,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
0
0

关于《红楼梦》的建筑布局,你不知道的十件事


很遗憾,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借用“红楼梦”这个题名,来指称本名《石头记》的小说。

《石头记》中的建筑布局,对于深入理解作品,特别是探究作者是谁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不能等闲视之。

我敢说,看完本篇文章,广大读者将会清晰认识到,在《石头记》二百多年的阅读史和研究史上,没有几个人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作品。


1、《石头记》中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在南京江宁区,而不是在北京。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称林黛玉进贾府,是寒冬腊月坐船通过大运河一路北上进北京,可谓荒谬绝伦。


2、《石头记》中的荣国府和宁国府,以康熙时期曹寅江宁织造府为原型,在今天南京江宁区东起利济巷,西至碑亭巷,北临长江路,南抵科巷铜巷的一片长方形区域(如下图),周长约2200米。







3、《石头记》中的荣国府和宁国府,是皇帝下令建造的百年老宅,明明白白是在南京,贾蓉的籍贯也是在江宁,荣国府和宁国府怎么会乾坤大挪移到北京?


4、《石头记》中的荣国府和宁国府,以曹寅江宁织造府为原型,但也糅合了北京平郡王府(克勤郡王府)的形象,因为元春的原型就是曹寅长女、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曹佳氏;鲜为人知的是,《石头记》中的贾母史老太君,其原型就是老年的曹佳氏。


5、《石头记》中的荣国府和宁国府,都是分为东西中三部分的深宅大院。以荣国府为例,西大院的主体建筑是荣庆堂,荣庆堂前一条“一箭之地”的甬路通向西角门;贾母所住的院落在荣庆堂的西边;荣庆堂的后身有小小三间抱厦,迎春探春惜春早年住在这里;荣庆堂的北面是王熙凤和贾琏所住的院落;荣庆堂的东边,是中部大院,是连接东西院落的跨院,贾政和王夫人就住在这里。从贾政王夫人的住处后院出角门往西,甬路北边可以看到王熙凤院落,南边可以看到荣庆堂的抱厦,西出穿堂,就是贾母院落的后院。


6、荣国府东院的主体建筑,是荣禧堂,大观园和省亲别墅是在荣禧堂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来。改建扩建时,将东大院东边下人所住的裙房全部拆除,又将荣禧堂周边挖成防护河渠,这些挖出来的土方砖石就地堆在河渠四周。


7、大观园的建筑布局,中轴线上从南到北,院外是“体仁沐德堂”,进院是翠障“曲径通幽”,向北依次是嘉荫堂、葡萄架、池中的藕香榭、省亲别墅、北岸山下的蘅芜院。


8、从大观园嘉荫堂开始,过沁芳桥,顺时针方向向北向南依次排列潇湘馆(门前有滴翠亭所在小池塘)、秋爽斋(对面是暖香坞,西边是稻香村),河渠正北是蘅芜院,向东是墙外的梨香院,过沁芳闸大桥,是紫菱洲;从凸碧山庄所在的小山东面南下,经过栊翠庵,小山南边就是怡红院,怡红院东南角门通向薛姨妈住处。凸碧山庄所在的小山西临大观园中部河渠,从南向北依次排列芦雪亭、黛玉湘云联句处。从大观园布局来看,林黛玉和贾宝玉住处并非最近,怡红院和栊翠庵才距离最近。


9、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新房在王夫人正房的东边、荣禧堂的后身——第97回的这一处描写,充分暴露了荣禧堂就是省亲别墅、省亲别墅就是荣禧堂的大秘密。妄论后四十回为续作的妄人们,是一群不学无术的文盲,而文盲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及所谓民间组织中国红楼梦学会全体成员为代表。


10、省亲别墅就是荣禧堂,而荣禧堂正好跟康熙驻跸江宁织造府时题写的“萱瑞堂”字面上构成对仗关系,因此荣禧堂就是以“萱瑞堂”为原型,元春省亲就是以康熙南巡驻跸江宁织造府的史实为原型,这与曹頫是120回《石头记》的真正作者完全吻合。


(好了)





 

百年红学骗局大起底:胡适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吗?

$
0
0
百年红学骗局大起底:
胡适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吗?

胡适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吗?

这是一年前我在微博上首先提出来的问题,在我看来,也是关于百年红学骗局的最后一个小问题,小到我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把问题解决了。

但是,我还没来得及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论述,由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师苗怀明气急败坏的投诉,我的微博被彻底封杀了;不巧,我的兴趣正好转向了先秦天文学和华夏文明起源,利索地解决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确切年月日,完成了西周王年和部分四要素俱全青铜铭文的正确断代……一系列世人难以想象无法企及的伟大学术成果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迅速产出,忙得我几乎把上述小问题给遗忘了。

兰尼斯特家族有债必还,百年红学的深重罪孽报应不爽,红学诈骗集团犯罪分子一个都跑不掉。

胡适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吗?这是我提出来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一个大问题。

我知道,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中国红楼梦学会为阵地、以冯其庸、周汝昌等著名红学家为代表的红学诈骗集团高层骨干分子如胡文彬、蔡义江等早就知道正确答案:胡适当然百分之百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

现在,我要让全体中国人民,让历史和审判知道——红学骗子们知道我已经知道它们早就知道了。

胡适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吗?文盲一看这个问题就傻了,骗子一看这个问题就吓尿了。什么叫《石头记》原著真本?什么叫胡适看过《石头记》原著真本吗?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又不得不把一些有关《石头记》研究最基本的事实再唠叨一遍,不然文盲会永远傻下去,骗子还会继续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而在我唠叨之前,必须重申我的公告:任何人敢来挑战我唠叨的任何一个研究论点,只要你公开有理有据地推翻我的论断,证伪我的陈述,我就立即奖励你人民币10000元,或者10000元到10万元,随你挑;如果你推翻不了,证伪不了,那就请你按你挑的数额立即公开给我奖金,认赌服输,不要装逼。如果有任何合法机构愿意来作公证,欢迎来搞。

这样能阻止成群结队的装逼犯装腔作势摇头晃脑跳大神吗?不行滴,雷劈都挡不住装逼滴,但是,装逼滴也挡不住钱呐,你装什么装呐。现在,请看清楚我的唠叨——

120回《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6月8日(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四月二十八日)的曹頫,曹頫在120回小说情节之下隐藏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整部小说就是按照这样一条真实的年代序列逐年展开叙事,这条真实的年代序列被曹頫用历法特征、皇家殡葬、元旦朝贺、八字命理、科举考试、黄河在河南境内大决口等情节充分暗示出来,指示出贾宝玉(以曹頫为原型)的真实生日是1706年6月8日。

曹頫又用小说明写的时间序列指示出甄宝玉(原型也是曹頫)的真实生年是“丙戌年”。第86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年”,第2回明写贾宝玉出生于元春诞辰的“次年”,故贾宝玉生于“乙酉年”;小说又明写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因此甄宝玉就是生于“丙戌年”。小说用一明一暗两条时间序列指示了两个宝玉的真实生年是“丙戌年”,装逼的,你瞎了吗?

曹頫在第86回明写了元春的生辰八字和命理特征,可是,按照算命规则,元春的生辰八字“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推理不出“天月二德坐本命”、“飞天禄马”和“日禄归时”这三大命理特征;如果元春一定要拥有这三大命理特征,根据算命规则反推,元春的正确生辰八字是且仅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正月初二)。

胡文彬于2004年根据陈林寄送的论文《破译红楼时间之谜》(2006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题名《破译红楼时间密码》)提供的线索,很可能通过张书才,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清宗人府档案“小玉牒”之《娶妻册》,发现《娶妻册》所载曹寅长女、曹頫之姐、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曹佳氏的生辰八字跟陈林的论证完全一致,就是“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正月初二)。但是,15年来,胡文彬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一事实。

公开承认这一事实,百年红学就瞬间灰飞烟灭一地鸡毛。以胡文彬的身份,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前秘书长,拒绝公开这一事实,胡文彬就犯下了渎职罪和诈骗罪。

胡文彬拒绝公开这一事实,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算命规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任何智力正常不装逼不装瞎的良民都能推理得出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就在北京城,它还没有突然起火焚毁,我谅胡文彬张书才们也没有狗胆去销毁《娶妻册》;最妙的是,小说第53回用“腊月二十九日”“次日”的“朝贺”情节,指示元春的真实生日就是正月初二而非小说明写的大年初一。

纳尼?“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不是大年三十吗?文盲不读书,蠢得像头猪。大年三十有朝贺吗?从汉代开始,历朝历代,岁末年初的朝贺是且仅是“元旦朝贺”,从来没有“除夕朝贺”。贾母等人在元旦朝贺的第二天又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装逼的,你瞎了,元春的真实生日不是大年初二是什么?

元春的真实生日就是曹佳氏的确切生日,这一事实不仅再次证明《石头记》的真正作者就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而且充分证明120回小说是一个整体,全部出自曹頫之手。

根据文本事实,结合历史考据,可以充分证明《石头记》的真正作者就是曹頫,而且可以证明曹頫是且仅是生于1706年。根据这些事实,就好判断“曹雪芹”的问题了。

既然曹頫用了隐藏并暗示的真实年代序列指示出作者的真实身份和确切生年,他有什么必要在第一回中虚拟“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纂成回目”的情节呢?是为了指示曹雪芹是曹頫的化名?可是,一切有关曹雪芹生平的资料,没有一项表明曹雪芹是曹頫。

为什么小说第一回会出现曹雪芹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像哥这样每天夜观天象横扫上下五千年带领武王大军伐了个纣把夏商周断代工程秒成渣都不剩无与伦比的超级学术大咖,怎么可能想不明白曹雪芹这样的鸡毛小问题。

一言以毙之——“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纂成回目”的情节,是作伪者伪造妄添进曹頫原著的!曹頫原著120回《石头记》中根本没有曹雪芹的影子!

文盲一听就傻了,骗子一看就吓尿了,中国人民转贴转着转着就哭了——“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纂成回目”的情节,是作伪者伪造妄添进曹頫原著的!曹頫原著120回《石头记》中根本没有曹雪芹的影子!

谁干的这样伤天害理断子绝孙的罪行?!

清末无良书商、文痞孙家振。

孙家振于清末创办的“上海书局”1899年出版石印绘图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号称“悼红轩原本”。孙文痞何以敢把这个本子称为“悼红轩原本”呢?因为这个文痞伙同王瀣(王伯沆,陈寅恪少年时的私塾老师)、陶洙等人,在小说原著中伪造妄添了“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纂成回目”的情节,又在卷首伪造了一篇“程伟元原序”,序中声称120回本是程伟元收集整理刊刻,“悼红轩原本”的噱头就这样被炮制出来了。

孙文痞和王瀣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所以有关曹雪芹的小说情节,以及卷首回末所附的所谓“东洞庭护花主人王希廉(王雪香)”的批语、“大某山民”(姚燮)的批语等,应该是这两个文化败类的手笔。

陶洙(1878年—1961年?)是个地地道道的人渣——江苏武进(常州)青果巷陶氏一家都是晚清民国的人渣败类——从青年时候开始,没什么正路可走,就跟着京沪两地的人渣们瞎混,倒腾古籍古画古字古币,居然在界内混得人模狗样声名鹊起,造假臻于化境,后来为袁世凯设计龙袍,再后来投敌附逆当了大汉奸(陶氏一门出了四五个大汉奸)。

陶洙为炮制“悼红轩原本”干了什么呢?陶洙为“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绘制插图!可以说,《增评补图石头记》全部插图都是陶洙绘制的。

陶洙绘制的最著名的插图是什么呢?是“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附录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

看清楚,不要装逼装瞎了——“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是陶洙绘制的!“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正文无图,“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是卷首附录的新绘插图,是陶洙亲笔绘制的!

为什么可以这样判断?因为陶洙伪造贩卖的各种“脂砚斋评本”,第八回正文凡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其图式和篆文都与《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插图高度相似,是据后者仿画、简化而来——陶洙绝不会用别人绘制的图式篆文放入自己伪造的假古籍中,否则也太忒么图样图森破了。

好了,小结一下下——请翻开你手头的任何一个“红楼梦”或“石头记”版本,翻开第一回,看看有没有曹雪芹,有,是吧,假版本;翻开第八回正文,看看有没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有,是吧,假版本。

你何曾看过曹頫原著120回《石头记》?你看的全都是根据假古籍“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进一步伪造而来的假古籍!你看的红楼梦石头记版本,没有一个是对的,全部都是错的。

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蔡义江、吕启祥、张书才等人点校的《增评补图石头记》,请你拿着这个版本去对比你手头的任何红楼梦石头记版本,看看有多大差别,看看你的版本是不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进一步伪造而来。

请问,你觉得蔡义江、吕启祥、张书才等人不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假货?你觉得,蔡义江、吕启祥、张书才等人不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轻而易举地证伪其他一切红楼梦石头记版本?你觉得,蔡义江、吕启祥、张书才等人知道实情却继续兜售假古籍牟利,是诈骗罪,还是诈骗罪,还是诈骗罪?

我勒个去!一百年来居然没有一个红楼梦石头记版本是对的,居然都是假的和错的!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的吗?

有的。

我大南粤国晚清富商徐润徐雨之,清末在上海创办广百宋斋铅版书局,记住,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铅版书局,势头直逼英商印刷大户“点石斋”。广百宋斋铅版书局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版系列铅印绘图本古本小说,纸墨精良,校对详慎,无一误字,又请丹青名手绘制插图,极为畅销,获利颇丰。

在这系列铅印绘图本小说中,就有绘图本《石头记》,很可能题名《新增绘图石头记》,这就是最接近曹頫原著真本的小说版本。这就是最接近曹頫原著真本的小说版本。这就是最接近曹頫原著真本的小说版本。

但是,这个版本的小说,居然在国家图书馆都没有著录,旧书市场上也不见踪影——我用脚趾头都想得到,这个版本的小说,早就在五十年代以来的历次运动中被销毁被藏匿了。

孙文痞家振看到广百宋斋铅版书局的铅印绘图本小说卖得辣么火,于是乎动了邪念,他采用广百宋斋版铅印绘图本《石头记》为底本,伙同王瀣和陶洙等人进行大肆篡改和伪造妄添,炮制出“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

我为什么知道情况是这么个情况呢?因为有个号称民国小名人“吴克岐”所著的个人笔记《犬窝谭红》,就将《增评补图石头记》直指为徐润广百宋斋版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后来五十年代周绍良撰《红楼梦书录》也沿袭了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当然完全是指鹿为马的瞎掰胡扯。广百宋斋版铅印绘图本小说,扉页背面和中缝下端都标记“广百宋斋校印”版权,且出版于光绪十一年;《增评补图石头记》首版是石印本,出版于1899年,扉页背面标记“上海书局”版权,1900年才出版铅印本,插图全据1899年版石印本复制。1905年,市场上出现了号称日本出版的两个版本的铅印绘图本《增评补图石头记》,但其实是一个版本,插图和正文全同,仅书后版权页标记的出版机构不同而已,一个是“日本帝国印刷株式会社”,一个是“日本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该版本扉页也称是据“光绪二十六年庚子石印”,即称其底本是1900年铅印本。

《增评补图石头记》不是徐润广百宋斋版铅印绘图本《石头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是“吴克岐”和周绍良为什么要这么指鹿为马呢?哎呀,因为这个“吴克岐”就是陶洙呐,陶洙和周绍良在五十年代紧密勾结,造假售假,造谣撒谎,这两个坏家伙就是要把水搅浑,企图让人追查不到造假元凶。

陶洙和周绍良在五十年代合伙伪造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57年以当时离谱的高价240元卖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作内应的当然是当时北师大的校长陈垣,他是陶洙的老哥儿们;卖书的当然是陶洙之兄陶湘投资的古籍书店修绠堂的骨干(当时已并入新成立的中国书店)。这部假古籍被称为“北师大本”,正文和少量朱批由陶洙亲笔抄录,大量批语由周绍良抄录——哇噻,这个本子太好看了,它是陶洙数十年间丧心病狂伪造和贩卖一切“脂砚斋评本”的铁证。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北师大本”上陶洙的亲笔笔迹,跟其他“脂砚斋评本”上的笔迹一模一样呐!

从2008年7月到现在,网上一直有些全无廉耻装逼到死的文盲无赖冲哥狂吠乱咬,妄论哥根据笔迹判定脂本作伪——真素的,你永远叫不醒装逼的主,哥从来不是根据笔迹判定脂本作伪,而是判定脂本作伪之后去查笔迹,查笔迹是为了揪出造假的元凶。

哥在没看到陶洙笔迹之前,就气壮山河气冲斗牛(苗怀明讽刺我)地断定,脂本的笔迹百分之百跟陶洙的笔迹一模一样!事实如何?事实正是如此。好了,这个话题且不展开,干扰主题呢。简而言之,当哥在个人博客啪啪啪地贴出陶洙笔迹和脂本笔迹的对比图,好看呐,以苏州无赖曹震和国家图书馆职员于鹏为代表的红学谎言家们在苗怀明主持的论坛上跳起来,大喊大叫断言陶洙蒙抄、描抄、仿抄了脂本。

哥简直笑哭了——蒙抄、描抄、仿抄,不就是说陶洙的笔迹跟脂本一模一样吗?我勒个去,陶洙蒙抄、描抄、仿抄脂本,怎么抄出了一笔自己的字,周绍良一看:这是陶洙的字!那已被证伪的脂本怎么就不是陶洙的字呢?

然后哥笑得更加花枝乱颤了——红学骗子们一看势头不对,居然公开放话:陶洙的字跟脂本的字一个都不像!苗怀明更公开喊出了“沉默沉默再沉默”的哀嚎。还有红研所的无赖如任晓辉(冯其庸张庆善培养的文盲小马仔)等妄人居然妄论哥不懂书法!

哥不懂书法?哥用脚趾头都比你们这群装逼犯写得好!

好了,本文的主题是说胡适呢,但是以上看似闲话的唠叨,都跟胡适密切相关。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新红学”正式诞生。胡适的“新红学”影响有多大?你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常识性”知识,大中小学教材、红学专著和各种词典百科全书所叙录的有关《红楼梦》的“常识性”知识,几乎全都来自胡适的论断。

胡适的“新红学”影响有多坏?有关《红楼梦》的“常识性”知识,没有一条是对的。

开创“新红学”的胡适该当何罪?胡适从一开始就知道,他的“新红学”论断没有一条是对的,全部都是依靠假古籍衬托的谎言。

请在脑海里过一遍有关《红楼梦》的“常识性”知识,想不全的就去翻书,我在这里就懒得重复这些陈词滥调了。

现在要问的是,胡适有没有看过《增评补图石头记》?只要胡适看过《增评补图石头记》,那么他就一定知道他首先公开推崇的程甲本、程乙本、甲戌本、庚辰本,以及他看过的上海有正书局狄葆贤出版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都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为底本进一步伪造而来的假古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很简单嘛,只要看各版本第八回正文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对比《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的新绘插图,立即真相大白。

胡适有没有看过《增评补图石头记》?胡适有没有看过《增评补图石头记》?胡适有没有看过《增评补图石头记》?

咦,好神奇,翻遍公开出版的《胡适全集》、《胡适日记》和胡适红楼梦研究资料集,开创“红楼梦版本学”(胡适自吹)、“细细考校过坊间无数红楼梦版本”(胡适自吹)的胡适之,居然只字未提《增评补图石头记》。

这是为什么?!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为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新式标点本《红楼梦》所作的序。这个新式标点本,从1921年到1949年间一共出了16版,前7版以所谓“王希廉评本”(属程甲本系统)为底本;1927年底,亚东图书馆出版“重排本”《红楼梦》,以胡适所谓“自藏”的程乙本为底本,一共印行9版。

看清楚了,亚东本《红楼梦》完全是根据胡适的意图出版的,胡适帮助编辑汪原放具体选择版本,指导汪如何标点如何校读,以及如何写《校读后记》。好得狠,《校读后记》就让胡适的谎言穿梆了。

胡适和汪原放很狡猾,大大滴狡猾,但再狡猾的狐狸也躲不过猎人机关枪的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胡适指导汪原放写的《校读后记》,声称用了另外两个本子校勘“王希廉评本”,一本是有正书局的“戚蓼生序本”,一本是“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铅印本。看清楚了,“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铅印本,就是1905年出版的日本版《增评补图石头记》之一。上海红学家魏绍昌(早死翘翘了)在撰文介绍时,居然也不明提《增评补图石头记》,居然说这个本子是“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下河边半五郎编辑发行、中野瑛太郎印刷的日本铅印本”。

魏绍昌,你想干什么?!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下河边半五郎编辑发行、中野瑛太郎印刷的日本铅印本”,就是1905年出版的另一个日本版《增评补图石头记》,出版机构号称“日本帝国印刷株式会社”。

魏绍昌,你想干什么?!

很清楚,胡适为汪原放选择了1905年所谓日本版《增评补图石头记》作为校勘亚东版《红楼梦》的底本之一,胡适当然“细细考校过”《增评补图石头记》,因此胡适当然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轻而易举地证伪他首先悍然推崇的程甲本、程乙本、甲戌本和庚辰本,当然也能轻而易举地证伪“戚蓼生序本”和“王希廉评本”。

汪原放在《校读后记》中还悍然写到,他发现“王希廉评本”跟《增评补图石头记》的文字“差异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差异”——讲鬼话不打草稿,当然这个鬼话就是由胡适之教汪原放说的。

《增评补图石头记》跟程甲本和“王希廉评本”对比,几乎每一页都有重大不同,而在相异之处,往往是《增评补图石头记》正确无误而后两者荒唐悖谬;当然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增评补图石头记》正文无图,而后两者第八回正文中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恰恰是根据前者卷首的插图仿画、简化而来。

胡适汪原放讲假话讲鬼话,当场穿梆被抓现行。

聪明的你,表装逼,现在知道不知道胡适为何从来不提《增评补图石头记》?

胡适讲假话讲鬼话真是不打草稿滴,张嘴就喷滴,自相矛盾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喷到,程甲本和程乙本“是现在一切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老祖宗,也是《红楼梦》最早的印本”。对比“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胡适那张臭脸真是被啪啪啪打得震天响。

胡适不单胡说自打脸啪啪啪震天响,妄行亦自曝其丑无所遁形。胡适推崇程甲本和程乙本,然而诡异的是,亚东版《红楼梦》附录的程伟元序,既不是来自程甲本,也不是来自程乙本(三篇序言的文字明显不同)——聪明的,你猜猜,亚东版《红楼梦》附录的程伟元序,到底来自哪儿?

亚东版《红楼梦》附录的程伟元序,居然来自胡适一生讳莫如深绝口不提的《增评补图石头记》!

更诡异的是,胡适把垃圾程甲本后来送给了北京大学,你猜怎么着,这个程甲本卷首原刊的程伟元序居然不见啦——居然不见啦——居然不见啦——居然是抄配滴——居然是抄配滴——居然是抄配滴!

哥好奇的是,这个抄配的内容,到底是全同《增评补图石头记》,还是全同程甲本?这个抄配的笔迹,到底是胡适滴,还是陶洙滴?

北京大学看好了,你们总有一天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北京大学珍藏陶洙伪造的假古籍庚辰本,并送选首批国家珍贵保护古籍,这个事情,北京大学也必须要说清楚讲明白。

话说回来,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中国红楼梦学会为阵地、以冯其庸、周汝昌等著名红学家为代表的红学界,其高层骨干分子知道不知道胡适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证伪胡适的一切“新红学”谎言?

当然知道啦,不知道那怎么能坐上泰斗大师的铁王座咧。

1980年,《红楼梦学刊》第四辑刊发了胡文彬和周雷合作撰写的《论程丙本》一文,文中明确写到,胡适《红楼梦考证》所引的“程伟元序”就是来自《增评补图石头记》。

请问,在七十年代末就对比研究过《增评补图石头记》和程本的胡文彬和周雷,知道不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证伪其他一切红楼梦石头记版本?

请问,在七十年代末就对比研究过《增评补图石头记》和程本的胡文彬和周雷,知道不知道胡适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证伪其他一切红楼梦石头记版本?

请问,在七十年代末就对比研究过《增评补图石头记》和程本的胡文彬和周雷,知道不知道胡适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证伪胡适一切“新红学”谎言?

怎么可能不知道咧。怎么可能不知道咧。怎么可能不知道咧。

胡文彬们,你们有权保持沉默,但你们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法庭上对你们不利的证据。你们已经说了几十年,写了几十年,企图用“零口供”逃避定罪只是你们做梦。

你们可以聘请律师,立即跟我开战,我的精英律师团队磨刀霍霍,恨不得立即当着全体中国人的面,杀得你们片甲不留!

最重要的问题,留待最后扒皮抽筋。

现在已经知道,胡适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证伪其他一切红楼梦石头记版本,胡适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证伪胡适一切“新红学”谎言,那么,胡适是否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也是伪造的假古籍?

换言之,胡适是否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的程伟元序是伪造的,小说第一回中“曹雪芹披阅增删”的情节是伪造妄添的?

进一步说,胡适是否看过广百宋斋铅版书局1885年出版的铅印绘图本《石头记》,最接近曹頫原著的小说版本?只要胡适看过这个版本,他就一定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伪造的假古籍。

风度翩翩的胡适之,人伦雅范的胡适之,新文化楷模的胡适之,信口开河谎话连篇的胡适之——

怎么可能没有看过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
怎么可能没有看过曹頫原著《石头记》,
怎么可能不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伪造的假古籍,
怎么可能不知道一切曹雪芹生平资料都是伪造的假古籍。

想挣快钱的,想下注的,想伸长鸭脖子围观的,这是你们最后的斗争。

看清楚——胡适看过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胡适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伪造的假古籍,胡适知道一切曹雪芹生平资料都是伪造。

装逼犯们,请你们在搬起石头之前悬崖勒马认真学习本文开篇重申的公告,省得你们丢人现眼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蛋还抱怨哥言之不预。

判定胡适必然看过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是基于一系列事实构筑的证据链。

哪些事实纷纷指向胡适必然看过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这个唯一的结论?想挣快钱的,想下注的,想伸长鸭脖子围观的,这是你们最后的斗争。

首先必须弄清楚一个事实——胡适从一开始就知道,有关曹雪芹生平的一切资料都是伪造的。

胡适主要用两种资料来编造曹雪芹的生平,一是所谓“敦诚”的《四松堂集》(稿本和刊本两种),一是所谓袁枚的《随园诗话》。

胡适在日记中称,《四松堂集》稿本是1922年4月19日古籍书店松筠阁送来的,《四松堂集》刻本是4月21日蔡元培送来的,“是他托人向晚晴簃诗社(按即徐世昌总统的诗社)里借来的”。

胡适写到,在“天地间唯一的孤本”《四松堂集》稿本中,“敦诚”所作的《寄怀曹雪芹》诗题下注一“霑”字;“扬州旧梦久已觉”句下贴一笺条,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前几年红学界不知死活胆大妄为地鼓捣出版了《四松堂集》稿本影印本,更有不知死活的小骗子在网上放出图来,革命群众大吊车真厉害轻轻地一抓就起来——

周绍良曾对鼓捣红学的北京青年工人王毓林说,陶洙的字,我一看就认得出来。那当然呐,老周和老陶,多么亲密的老战友。

陶洙的字,哥一看也认得出来,哥花了将近万把块钱买了多种脂本的影印本和高清照相本,对比了数百个字例,从“特殊笔划”和“特殊结构”两方面对陶洙的特征字体做了精细分析——《四松堂集》稿本整本都是陶洙的特征笔迹,表面上看最接近陶洙伪造的己卯本。

好,《四松堂集》刻本哪里来的?胡适说得不清不楚。蔡元培从“晚晴簃诗社”借来的,借谁的?装什么装呐,蔡元培从“晚晴簃诗社”向董康和陶洙借来的。

董康当时是北大法学教授,跟蔡元培和胡适是同事,而且跟胡适关系相当好。董康老家也是江苏武进青果巷,跟老陶家邻居,跟陶湘是亲家,跟陶洙同一天生日。董康住在京西法源寺的跨院,跟陶湘投资雇佣刘春生文楷斋的刻工刻书,陶洙是监工。董康和陶洙两人在1918年底到1938年年初这近20年里,一直为徐世昌刻印《晚晴簃诗汇》(《清诗汇》)和《清儒学案》,陶洙专任采书和刻书。

胡适为什么不直接说《四松堂集》刻本是向董康和陶洙借的呢?说不得也我滴哥!

1927年5月,胡适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之后按其说法以“重金”买下了“海内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乾隆钞本”“甲戌本”。咦,胡适居然又不说他向谁买的。

1961年,台湾出版甲戌本影印本,胡适继续撒谎说:“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地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最近几十年里的历史。”

喵了咪的,卖书给胡适的藏书家自称“胡星垣”,寄信地址是上海“马霍路德福里三百九十号”,经我考证,就是延安东路原1230弄,今天黄陂北路南端路口电信世界大楼所在。

“胡星垣”的这封信,一直保存在胡适的北平寓所,胡适讲假话真是脸不红心不跳。

更严重的是,我一看这封信的照片(不知死活的于鹏得瑟地发在网上),陶洙的字,我一看就认得。

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前后关系——胡适1927年5月从日本回到上海,他在日本干什么?他在日本正好跟董康同游,董康去过的地方,他也游了;董康见过的盆友,胡适也会了,然后回到上海,咣当就来一封胡星垣兜售甲戌本的信,而胡星垣正好就是陶洙的化名,胡星垣的信正好就是陶洙的笔迹。你说这巧不巧?

这不是碰巧,而是胡适、董康和陶洙联手做的套,欺天下以盗名取利。

可是呢,胡适在数十年间根本不敢把这封信拿出来,更不敢把甲戌本拿出来公开示人,因为甲戌本漏洞太大了——什么大漏洞?第八回正文中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

周绍良曾告诉上海一位数十年苦心研究红学的老先生:甲戌本有大问题。老先生把周这封信复印了寄给我,很好看。甲戌本有什么大问题呢?老先生想不明白,我也很长时间没有想明白,直到2013年年底,我第一次认真研究了《增评补图石头记》。

胡适刻意隐瞒《四松堂集》刻本来历,跟胡适刻意隐瞒甲戌本售卖真相,是同一个性质的问题。胡适刻意隐瞒《四松堂集》刻本来历,就说明他完全知道《四松堂集》有关曹雪芹生平的零星资料有问题。根据《四松堂集》稿本就是陶洙笔迹这一事实,可以完全判定胡适从一开始就伙同董康、陶洙和蔡元培等人撒谎造假。

再来看看袁枚的《随园诗话》,问题就更大了,事情就更清楚了。

《随园诗话》是袁枚之孙袁祖志于1893年亲自校印的,属于《随园三十六种》之一。多年来,关于袁祖志亲自校印的《随园三十六种》,特别是这部《随园诗话》究竟馆藏何处,学术界居然吞吞吐吐讲不清道不明,你说奇怪不奇怪?

真好彩,不知死活胆大妄为的《红楼梦学刊》2013年第三辑咣当发了一篇郑幸谈《随园诗话》版本的长文,咣当一下暴露了学界遮遮掩掩几十年的《随园诗话》馆藏地,咣当一下又被哥逮个正着。

袁祖志亲自校印的这部16卷本《随园诗话》,馆藏地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又是北大。

袁祖志亲自校印的这部16卷本《随园诗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好看,这部《随园诗话》卷二,写到了“曹雪芹”的生平事迹: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文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当时红楼中有女校书某尤艳,雪芹赠云:

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
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哇噻,袁枚居然说曹雪芹撰《红楼梦》,又说“文观园”(应为“大观园”之误)是“随园”,还说曹雪芹为特别漂亮的某性工作者(女校书)题写艳诗。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嘛。我研究了一下袁枚,也研究了一下袁祖志,确定卷二这段曹雪芹生平资料绝不是袁枚的手笔,而是晚清文痞袁祖志造谣吹嘘,这个文痞在晚清上海滩曾主持为妓女题写“花榜诗”的“盛会”,因此所谓雪芹题写的艳诗,百分之百出自文痞袁祖志之手。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初稿中就引了《随园诗话》卷二这段胡话,但将“文观园”改成了“大观园”。胡适未必知道这段话是袁祖志的造谣吹嘘,但是,无论如何,这段话对于胡适的曹雪芹生平考证来说,存在一个致命的大BUG。

什么大BUG?曹雪芹为漂亮妓女题写艳诗呐!开什么玩笑,曹雪芹在胡适的考证中就是一破落户,举家食粥酒常赊,居然还有银子去嫖娼?!

于是,胡适很快在正式发表的《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中将题写艳诗的人改成了曹雪芹的盆友明义明我斋,并写了按语:

康熙间,曹练亭(练当作楝)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读而羡之。(坊间刻本无此七字。)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此四字坊间刻本作「雪芹赠云」,今据原刻本改正)。

胡适公然说,他是据“原刻本”改正的,开什么玩笑?袁祖志的刻本就是原刻本,胡适说他据“原刻本”改正,根本就是撒谎。另外,胡适说的“原刻本”,到底在哪儿呢?哪儿都找不到,哪儿都没有!胡适根本就是在撒谎!

按照据称是胡适和顾颉刚的通信来看,胡适对《随园诗话》叙录的改动,是听从了顾颉刚的意见,顾写信告诉胡适,声称他所收藏的《随园诗话》所记曹家的一条跟胡适抄录的略异:

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

看清楚,胡适改动后的叙录,实际上是杂拼了袁祖志的原刻本和顾颉刚信中的说法。换言之,胡适是公然作伪造假。

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问题比这严重得多。

首先,根据郑幸对北大藏本和其他各种藏本的对比确认,凡是“明我斋读而羡之”和“我斋题云”的异文,都是以“剜改书版”和“抽换整叶书版的方式”来达到文本改动的目的。你们一定要看清楚呐!

我要问的是,“剜改书版”和“抽换整叶书版”来达到文本改动的目的,是顾颉刚干的吗?顾颉刚所藏的这个版本在哪?胡适看过吗?胡适知道顾颉刚的这个版本是“剜改书版”和“抽换整叶书版”改动了原文吗?“剜改书版”和“抽换整叶书版”,是大动作,很容易被目验就发现问题。

无论如何,可以断言,胡适改定稿中的叙录,百分之百就是胡适和顾颉刚共同造假。

其次,更严重的是,胡适和顾颉刚的这些通信,根本就是伪造的。宋广波所编《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第42页写了一段奇葩文字:

1921年,胡适为考证《红楼梦》写给顾颉刚的信,原件原存于顾颉刚处。抗日战争爆发后,顾颉刚将包括胡适信在内的大量信函、文稿都保存在北平西郊燕京大学的地下室内;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人占据了燕大,这些宝贵的信件遂迷失。所幸顾颉刚曾将胡、顾通信誊抄装订(1921年6月7日顾颉刚日记:补誊与适之先生往来论《红楼梦》信毕,订成二册),装订成册的誊抄件因系保存在北平城内顾宅,故得以保全。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一个字都不相信,得不到事实验证的说法就是谣言,何况誊抄与他人的通信(包括誊抄自己的信)完全不合情理,根本就是胡扯。换言之,胡适所谓根据顾颉刚所藏《随园诗话》版本改动有关曹雪芹生平的叙录文字,根本就是谎言,是胡适和顾颉刚共同的谎言。

冤有头,债有主,胡适和顾颉刚共同的谎言,最终又能追溯到陶洙。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藏有一部蓝格精写《随园诗话原稿》,扉页题:“储赐锦杏坊氏珍藏《随园诗话》。”又扉页:“窥见一斑。储杏坊珍藏袁子才先生旧稿本。”按潘承玉(苗怀明的师弟,嘿嘿)的说法,这个稿本是储校园(字小坊,号小翁)与其父储赐锦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南京袁氏随园故址发现。卷下将尽部分保存了印本卷二那条文字的原稿:

康熙年(‘年’划改为‘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坐八轿中。……人以此莫不多曹也。……中有所谓文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红(此字前画添‘当时’二字)楼中有女校书尤(此字前添‘某’)艳绝。明我斋题云……

看到没有,储氏父子所藏的“随园诗话原稿”,正好将题写艳诗的曹雪芹改成了明我斋。有谁敢跟我来打个赌——

所谓储氏父子所藏“随园诗话原稿”,百分之百是陶洙的特征笔迹。

可以断言,胡适“新红学”从一开始,就跟陶洙的造假紧密联系在一起,胡适的“新红学”论断全部来自陶洙,全部建立在陶洙伪造的各种假古籍之上,胡适只不过当了陶洙的传声筒而已。

就本节问题而言,胡适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所用来论证曹雪芹生平的资料,没有一项是真的。

前文已经反复强调,孙文痞家振的上海书局,以徐润广百宋斋铅版书局铅印绘图本《石头记》为底本,伪造了程伟元序,伪造妄添了“曹雪芹披阅增删”的情节,炮制出“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孙文痞的胆大妄为,当然是利用了袁祖志的造谣吹嘘,即《红楼梦》是曹雪芹所撰的谎言。

那么,最后一个扒皮抽筋的问题是——胡适到底看没看过徐润广百宋斋铅版书局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呢?只要他看过,胡适就一定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上海书局伪造的假古籍。

首先,胡适一定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上海书局伪造的假古籍,而且知道陶洙参与了造假。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嘛——程甲本、程乙本正文第八回都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都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新绘的插图仿画简化而来;胡适的程甲本程乙本都是来自董康和陶洙,北大国文系主任马裕藻不过是甘当二传手掩护这群诈骗分子,陶洙怎么可能在自己伪造的程甲本程乙本中放入别人绘制的插图呢?

我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鸡毛小问题,聪明绝顶的胡适之怎么可能想不明白呢——陶洙百分之百参与了《增评补图石头记》的造假,绘制了包括“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在内的全部插图。

要搞清楚,胡适指导汪原放校读亚东版《红楼梦》,参校的本子除了《增评补图石头记》,还有一部“戚蓼生序本”,胡适怎么可能不知道“戚蓼生序本”是狄葆贤伙同陶洙在《增评补图石头记》基础上伪造的假古籍呢——简单嘛,第八回正文中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胡适和狄葆贤关系好着呢,哥俩好还有啥秘密呢,狄葆贤给胡适开价,只要胡博士您在小弟的《时务报》上每月写文章,无论字数多寡,小弟即每月奉上500大洋!

要搞清楚,《增评补图石头记》、程甲本、程乙本三本上的“程伟元原序”,文字都不相同,《增评补图石头记》号称“悼红轩原本”,如果《增评补图石头记》不是假货,程甲本、程乙本上的程伟元序哪敢跟“悼红轩原本”的程伟元序文字不同呐?如果胡适真的认为程甲本、程乙本是真的,那他当然更加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假的嘛;可是如果胡适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假的,那他当然知道程甲本、程乙本一定是在前者基础上伪造的假古籍。

要而言之,无论哪种情况,胡适都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程甲本、程乙本都是假古籍,所以胡适完全知道他高调叫嚷的“高鹗续作后四十回”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那么,最后一个扒皮抽筋的问题是——胡适到底看没看过徐润广百宋斋铅版书局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呢?

哥又要出脚趾头了,你出什么?

胡适百分之百看过徐润广百宋斋铅版书局铅印绘图本《石头记》。

胡适知道徐润这个人吗?知道滴。胡适知道徐润广百宋斋铅版书局出版过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吗?知道滴。胡适到底看没看过徐润广百宋斋铅版书局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呢?百分之百看过。

竺可桢曾保存有“第二次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学生榜(宣统二年)”的油印榜文。1934年,胡适从竺可桢处得到榜文抄本。赵元任保存了胡适藏抄本榜文的照片,胡适为第四和第五张照片手写了跋文,其中写道:

中国政府最早派遣留学美国的学生四批,其姓名履历都保存在徐雨之的年谱里。

看清楚了,胡适看过徐润年谱。

徐润年谱全名《徐愚斋自叙年谱》,宣统二年(1910年)编定印行。据《徐愚斋自叙年谱》叙录:

光绪十一年乙酉,四十八岁。
广百宋斋经理王哲夫先生并朱岳生、许幼庄以钢板、铅板选辑朱批雍正上谕、九朝圣训、四书味根录、四书文富、绘图三国演义、聊斋、水浒、石头记,及缩本康熙字典分售于上海,并托抱芳阁寄销,除开销外,所有盈余清还资本,其余书籍与各书庄相通对调。是年秋金陵乡试,又托抱芳阁鲍叔衡设分局于南京代售各书籍。七月中到宁,开市二十天,各书均已销尽,颇得利息,贪心不足,续来办货二万余金,到宁之日已在二场期矣。十三夜为灯火所误,以致失愼,全肆俱付一炬,荡然无存,时运之否,莫此为甚,得意不宜再往,不然又何至亏蚀耶!

徐润年谱中明确叙录了光绪十一年广百宋斋出版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开创红楼梦版本学”、“细细考较过坊间无数红楼梦版本”的胡适之,不知道徐润广百宋斋这个版本的《石头记》,没看过这个版本的《石头记》?

我出脚趾头,你出什么?

1958年4月,一粟(周绍良、朱南铣)出版《红楼梦书录》。1961年2月,胡适看过《红楼梦书录》之后写了一篇跋文,订正了《红楼梦书录》叙录方面的一些问题。

《红楼梦书录》明确叙录了多种《增评补图石头记》版本,并且明确指认《增评补图石头记》是“光绪间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如此明显的错误,胡适看不到,或者看到了居然不知道?

胡适当然明明白白地知道,《增评补图石头记》绝不是上海广百宋斋铅印本,而是上海书局伪造的假古籍,号称“悼红轩原本”;还因为胡适早就看过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心知肚明周绍良们在撒谎。

当然,胡适非常清楚,周绍良的谎言,对胡适是非常安全的。

现在,总结一下:胡适从开创“新红学”之初,就完全知道他的“新红学”论断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全部建立在陶洙伪造的各种假古籍之上;胡适终其一生,在“新红学”问题上谎话连篇,至死不悔,对中国文学和文化造成了深重伤害。中国红学界的高层人物,从五十年代开始,早就对胡适的问题心知肚明。

请问,你是中国人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想如何处置胡适和百年红学的问题?

(完了)

 

清华简百分之百是造假,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互相证伪

$
0
0
清华简百分之百是造假
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互相证伪

2019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由中国青年网记者蒋肖斌撰写、题名《清华简:“打假”千年历史,解密先秦中国》的稿件,被众多网站转载,影响颇大。这篇稿件极力为清华简唱赞歌,却没有列举任何一项现代法学意义上的“证据”来证明清华简为真。但是,该稿件却透露了一条重要信息——在清华大学“购买”这批竹简时,“当时的文物市场上,假简横行”。请问,清华简是不是假简?

再强调一遍:《中国青年报》刊发的这篇稿件没有列举任何一项现代法学意义上的“证据”来证明清华简为真。

另一方面,此前有报道称,清华简送去做碳十四检测的样本,是两片无字残片。两片无字残片怎么可能证明清华简为真?

对于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学界早已有很大争议,任何对此问题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搜索“吴锐”和“清华简”两个关键词,看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锐对清华简有何评议。

在清华简真伪未辨的情况下,根本不应该展开大规模的研究,连篇累牍地发表清华简释读的所谓论文。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清华简到底是真是假。古人云:书非校不可读也。辨伪存真,是文献校勘释读的第一步,清华简做到了吗?

现在问题清楚了——清华简百分之百是造假,清华简首先公布的所谓“《保训》篇”就出现了无可弥合的大漏洞,这个大漏洞跟李学勤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本结论构成互相证伪的关系。

什么大漏洞?清华简首先公布的所谓“《保训》篇”,明确写到了周文王在位五十年驾崩,生命垂危之时向武王(太子姬发)训诫治国之道。大漏洞就是文王在位的时间。

《史记·周本纪》对于文王在位的时间并不确定,只是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盖”是个语气词,表示“大约”、“可能”之意,司马迁根本不能肯定文王到底在位多少年。

神奇的是,“《保训》篇”居然肯定地叙录文王在位五十年。按李学勤对“《保训》篇”的释读,简文开始说:

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历,恐坠宝训。

文王在位五十年,有什么问题吗?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因为《尚书·无逸》也叙录:“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吕氏春秋·制乐》更叙录:“凡文王立国五十一年而终。”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无论文王在位五十年,或者五十一年,都是错的。

首先要明白,按李学勤等研究者的结论,清华简无论如何跟《逸周书》是有密切关系的。什么是“逸周书”?李学勤说,“逸周书”就是失传的周书,它的本子一定是汉代的。

看清楚,汉代所传的“失传的周书”,真伪问题是个大问题,是个首先需要辨明的问题。李学勤们知道“逸周书”哪些内容为真,哪些内容为假吗?不知道的。

《逸周书》的内容跟文王在位多少年有关系吗?关系大着呢。李学勤们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失手了。

据《逸周书•小开解》记载,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日发生了月食:

惟三十有五祀,(文)王念曰,多[ ],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请李学勤们及其粉丝们回答,《逸周书•小开解》这个记载,到底是真是假?清华简有没有这个记载?

如果《逸周书》记载的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月食是假的,而清华简偏偏有此记载,则清华简必伪,清华简百分之百是假的。

如果《逸周书》记载的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月食是真的,而清华简偏偏无此记载,则清华简必伪,清华简百分之百是假的。

如果《逸周书》记载的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月食是真的,而清华简偏偏有此记载,则此记载恰恰与李学勤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年月日考证冲突矛盾,二者必有一伪,或者两者俱伪。

前两项不用多说,这是很平常的逻辑推理,没有任何复杂性。

清华简若记载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月食,则恰好证明清华简必伪,为什么?

逻辑推理很简单。如果文王即位五十年驾崩,则武王按常规在次年即位。武王伐纣的年份,信史文献记载明白无误是武王“十一年”——

《史记•周本纪》: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武王乃作《泰誓》……。
《周书•泰誓》序:昔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汉书•律历志下》引《武成》:粤若来三月(二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

武王大军渡过孟津的月份和牧野之战的月份有异,这个问题暂且不管它,因为涉及周人以阴历哪个月为年首的民俗,以及官方史学家以何种方式纪月的差别,但武王大军毫无疑问是在武王十一年年底渡过孟津展开作战。

那么,李学勤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武王伐纣是在哪一年呢?

公元前1046年。

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江晓原等人坚决不同意这个考证,认定唯一的正解是公元前1044年。

如果以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十一年,则武王元年是公元前1056年,则文王崩于公元前1057年。

那么,按清华简文王崩于即位五十年,文王三十五年是哪一年?公元前1071年。

清华简的大漏洞立即爆炸了。

请问,公元前1071年前后,到底哪一年是正月丙子月食?

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夏商周时期的天象和月相》(上册)第243页刊载了公元前1071年前后的月食情况,哪一年是正月丙子月食?

BC1083年3月2日,月全食,日干支辛卯
BC1082年8月16日,月偏食,日干支癸未
BC1080年12月19日,月全食,日干支己亥
BC1078年6月3日,月偏食,日干支庚寅
BC1076年4月13日,月全食,日干支庚戌
BC1075年9月26日,月全食,日干支辛丑
BC1072年1月29日,月全食,日干支丁巳
BC1071年7月15日,月偏食,日干支己酉
BC1069年11月18日,月全食,日干支丙寅
BC1067年5月3日,月偏食,日干支丁巳
BC1065年3月13日,月全食,日干支丁丑

按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的连续纪日干支来看,公元前1071年前后,没有任何一年是正月丙子月食!

换言之,若以清华简文王在位五十年为真,则目前任何一项对武王伐纣年份的考证都不正确,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完全粉碎性垮塌。若以目前任何一项对武王伐纣年份的考证为真,则清华简文王在位五十年必伪。

可以确定的是,若以清华简文王在位五十年为真,中外专家绝对找不出武王伐纣的确切年月日。反过来说,清华简文王在位五十年必伪,清华简必伪!

我只想愤怒地质问——这是什么国度,这个国度还有没有天理王法道义廉耻?!

(完了)



 

夏商周断代工程全盘粉碎源于三大灾难性错误前提,必然证伪清华简

$
0
0
夏商周断代工程全盘粉碎源于三大灾难性错误前提
必然证伪清华简

夏商周断代工程粉碎性崩盘源于三大灾难性的错误前提,因此必然证伪清华简。

一、断代工程轻率地认定殷商时期一直到现今的纪日干支是连续的,这是第一大灾难性错误。

这一灾难性的错误导致了相关研究者如刘次沅、江晓原等人轻率而懒惰地根据错误的历谱去寻找牧野之战“甲子”日。很不幸,无论任何人找出任何“甲子”日来,都绝无可能是牧野之战的确切日期。因为“殷末失其甲子,孟陬殄灭,历数失序”是一个事实,西周时期的纪日干支与鲁隐公时期至今的纪日干支已经发生了断裂。

二、断代工程轻率地指认殷商乃至西周时期是“年终置闰”,甚至胡乱指认某年月建。

这第二大灾难性错误全无来由,完全不符合甲骨文中置闰的实际状况,因此工程对西周历法情况可以说一无所知。这个灾难性的错误导致对殷商至西周王年断代全盘错误,导致对王年、月相、月份和干支四要素俱全的青铜铭文的断代全盘错误。

三、断代工程完全不相信伶州鸠所述的牧野之战当天清晨发生的系列天象是事实,而认定是伪造或后世追认。

很不幸,这第三大灾难性错误跟前二者密切相关,简直可以说是“势所必然”,错误的观念惯性使然。

伶州鸠所述的牧野之战当天清晨发生的系列天象就是事实:昔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皆在北维。还有“岁鼎”、“东面迎太岁”、“五星若连珠”、“日月若合璧”等。

断代工程为了一个错误的“甲子日”,横蛮地否定伶州鸠对周景王的叙述,错得太离谱了。我可以当着200专家的面当场展示星图,断代工程结论全盘粉碎。

根据武王伐纣的确切日期反推,以及天文演算,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月食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文王在位五十年?五十一?五十五?开什么玩笑,全都错了。

清华简关于文王在位年数的错误记载,百分之百证明清华简必伪。

(完了)



 

欧阳健撒谎剽窃必遭严惩

$
0
0
欧阳健撒谎剽窃必遭严惩

2019年4月13日晚,我在个人博客上发了一篇小文《欧阳健先生最好老实一点》,明确指出欧阳健近期在鲁迅博物馆的公开发言称其论著中《论胡适日记的“空白”》一文“无论题目还是角度,都得算‘第一个’”是公然撒谎,《论胡适日记的“空白”》一文的基本结论是贪我之功。






我本以为,欧阳健看到我这相当客气的小文,会羞恶之心并发,幡然悔悟,公开承认事实并向我道歉。然而我想错了,自称“忠厚老实”的欧阳健显然企图将厚颜无耻进行到底,新浪博客不知何时居然将我的小文删除了!

哟嗬,做了贼你居然还跟我耍狠?我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老贼心急火燎地跟新浪博客投诉要去删帖——南京大学文学院“红学”骗子苗怀明就这么干过,居然让新浪微博把我揭发“红学”诈骗集团和苗怀明丑行的微博给封了,搞笑。

欧阳健,你看清楚,我的小文捏造事实诽谤你了吗?没有。我的小文口不择言侮辱你人格了吗?也没有。我只是摆事实讲道理,你居然跟我耍无赖,呵呵。

欧阳健你要弄明白,长期以来你撒谎剽窃的小动作我看得很清楚,只是不屑于跟你计较,我动手揭你的画皮撕个粉碎精光,那是分分钟的小事儿。

《论胡适日记的“空白”》,“无论题目还是角度,”,你是第一个,你是第一篇?八十岁的人了,你还要脸吗?

瞧瞧你2016年10月11日上午在个人博客上发的《论胡适日记的“空白”》一文,居然还敢公然刊发在台湾《观察》杂志2016年第10期上,哇噻,你还是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特约你做贼么?

你这篇文章,首先是受了我2008年的论文《胡适刻意掩盖陶洙售卖“甲戌本”真相》的启发,你在文中的基本结论都是我的结论,你居然只字不提;你在文中用的图片,还是来自我论文中转载的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于鹏的片,你也只字不提,裁剪了直接用,好像是你欧阳健拍的一样。请问欧阳健,你的“忠厚老实”何在?

你在文中明确写到,胡星垣“信封的馬霍路德福裡390號,就在現今延安東路原1230弄”,这是你考证的成果?对比我的论文看看,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

欧阳健,你的这些小把戏,这么多年来,我看得一清二楚,真的是不屑于跟你计较,你千万不要把我的大度当作无知无闻,你可以恣意妄为。

这篇小文,你再哭求新浪博客给删帖,你试试看。这么多年你的斑斑劣迹,我一五一十给你扒个精光粉碎,历史由我论证的事实来书写,而不是由你的谎言来涂抹。

(完了)







 

《逸周书》爆出空前灾难:清华简和夏商周断代工程互相证伪

$
0
0
《逸周书》爆出空前灾难
清华简和夏商周断代工程互相证伪

古人云:书非校不能读。具有古籍版本校勘学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辨伪存真是处理古代文献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清华简也是如此,不能例外。但是,清华简的辨伪存真工作做得怎么样呢?据报道,送去北大做碳14检测的样品,居然是两块无字残片!两块无字残片跟清华简是什么关系?怎么就能证明全部清华简是战国时期的简书?稍有常识和良知的人都会认为这无论如何都不合理。

且不去纠缠一般人无法接触的技术条件和清华简实物本身,文献辨伪存真的核心关键是文献的内容,文献内容为假,不用什么高端技术手段,也不用接触文献实物,立即就能判明文献为假。

红学界的骗子们通常就用“接触实物”来吓唬老百姓,你看过甲戌本原本吗?!你看过庚辰本原本吗?!你看过己卯本原本吗?!哎呀,骗子们把各种原本捂得严严实实,甚至将原本评选为“国家珍贵保护古籍”,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证伪各种红楼梦石头记版本太简单了——

翻开你手头的任何一部红楼梦石头记小说版本,看看第八回正文,有没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有,对吧,所以这个版本就是假的。翻开2014年作家出版社点校重印出版的“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正文无图,“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出现在卷首,是上海书局1899年出版石印本时新绘的插图!





你手头的任何一部红楼梦石头记小说版本,都是在“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基础之上伪造而来的。瞧瞧,根据文献内容辨伪存真,很容易吧,一剑封喉。

根据文献内容,可以对清华简进行辨伪存真吗?当然可以啦。

清华简《保训》篇记载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也有人释读为五十二年,或五十五年)。出问题了,无论专家们将清华简记载的文王在位年数释读为五十年、五十一年、五十二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或五十五年,都错了。

清华简记载的文王在位年数错了,直接就把清华简枪毙了。文王在位年数错了,《保训》篇就不可信,全部的清华简都不可信——国家为什么还要投巨资去轰轰烈烈地研究呢?

我为什么知道清华简记载的文王在位年数错了?

世界上有两种专家,一种叫专家,比如我;一种叫中国专家,比如红学泰斗、国学大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和清华简专家。

咱们不纠缠复杂的学术考证,快刀斩乱麻,一剑封喉,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有什么简洁有力方便验证的证据直接对清华简辨伪存真呢?有的。《逸周书》。

《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2期发表了一篇李学勤写的“清华简与《尚书》、《逸周书》的研究”,网上有全文转载。李学勤在这篇文章里谈到了考证的方法论,很重要,大家要认真看清楚:

很多人谈到考证方法论的一些问题,比如一部书,里面有一部分证明是真的,其余部分并没有得到证明,也就是说其余部分完全可能是伪的,这当然是对的;可是如果说一部分,比如有十篇,里面有一篇证明是真的,其余九篇不知道真不真,那至少证明一篇是真的,就使其它几篇是真的的可能性提高;相反也是如此,如果证明十篇里面有一篇是假的,那么其它各篇是假的可能性也会加大。这一点应该承认。

对不起,请问,清华简所记文王在位年数错了,清华简能不假吗?

李学勤又谈到,清华简里有《逸周书》三篇:“比如沈建华老师整理的《祭公》,李均明老师整理的《皇门》,今本《逸周书》就有。还有一篇《逸周书》里面非常重要的《程寤》,从唐朝以后就不存在了,但是尚有一些佚文。”李学勤说,清华简里的这三篇,跟现今流传的《逸周书》“非常一致”,并说对“对《逸周书》里面若干篇的估价,还应该提高”。

咣当,清华简掉坑里了。
咣当,清华简掉坑里了。
咣当,清华简掉坑里了。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知道不知道《逸周书》不可信?当然知道啦。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知道《逸周书》不可信。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知道《逸周书》不可信。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知道《逸周书》不可信。

为什么?

因为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没有采信《逸周书》关于武王伐纣出征日程的记载。

《逸周书》关于武王伐纣出征日程的记载是这样,《逸周书卷四•世俘解第四十》:

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

可是,《汉书•律历志下》引《武成》,记载的武王伐纣出征日期却是:

惟一月壬辰,旁死霸,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

看到没有,《逸周书》和《武成》的记载决然矛盾,不可调和,必然一真一伪,否则两者俱伪。

那么,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采信了哪一项记载呢?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采信了《武成》。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采信了《武成》。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采信了《武成》。

刘次沅叙录的武王伐纣日程是这样:



江晓原、钮卫星叙录的武王伐纣日程是这样:



不管他们的结论谁对谁错,反正都没有采信《逸周书》的日程记载,而是采信了《武成》。

这就是说——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认为《逸周书》不可靠。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认为《逸周书》不可信。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认为《逸周书》不是真。

咣当,请再参考李学勤谈及考证方法论的宏论。清华简有《逸周书》三篇,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和清华简专家们真的认为清华简是真的吗?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为什么会认为《逸周书》不可靠、不可信、不是真呢?

因为《逸周书》给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出了一道无解的难题。《逸周书•小开解》记载,文王三十五年正月丙子日发生了月食:

惟三十有五祀,(文)王念曰,多[ ],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翻开5000年月食表一查,咣当,木有哪个正月丙子日发生过月食!




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怎么可能认为《逸周书》可靠、可信、是真呢?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理所当然当然认为《逸周书》不可靠、不可信、不是真!

所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绝不采信《逸周书》关于武王伐纣出征日程的叙录。

咣当,既然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认为《逸周书》不可靠、不可信、不是真,李学勤及其领导的清华简专家们怎么可能认为清华简可靠、可信、是真呢?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了一篇吹嘘清华简“打假千年历史”的稿子,网上到处转,没想到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早就在心里默默地代表人民代表历史代表未来枪毙了清华简。

情况是这么个情况——

如果李学勤及其领导的清华简专家们认为清华简是真的,他们就直接枪毙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如果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认为《逸周书》是假的,他们就直接枪毙了清华简。

换言之,清华简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构成互相证伪的关系。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清华简和夏商周断代工程任何一项崩盘,都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空前灾难。数千万的投入,几百号专家,折腾了20多年,空前的灾难。

如果李学勤及其领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们和清华简专家们坚决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结论成立,并且清华简就是真就是真就是真——

请广大人民群众,请历史和未来,轰轰烈烈地代表我,把这些假货统统统统地——

啪啪啪了,啪啪啪了,突突突突了,突突突突了。


(完了)



 

夏朝仲康五年季秋九月庚戌日食“辰弗集于房”

$
0
0

夏朝仲康五年

季秋九月庚戌日食“辰弗集于房”


考古学家绞尽脑汁到处挖,企图挖出夏朝的文物,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无所获。有人想过从天文方面找证据吗?有的,因为史料记载,夏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这一天发生了日食,“辰弗集于房”,就是日月在房宿合璧(日月黄经相同)时,发生了日食。

中外天文学家行动起来,企图确定这一天。然而他们也犯了跟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模一样的错误,即假定从夏至今的纪日干支是连续的!

他们居然对着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2500年的日食历表去找庚戌日!

他们居然找出来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庚戌日,而且是日偏食!

他们也不管夏朝的纪日干支跟现在不连续!

他们也不管这次日食在中国境内看不看得到!

如果让一帮文盲去探究华夏文明的起源,真不知道要闹出多少笑话。

如果夏仲康季秋九月真的发生了日食,“辰弗集于房”,即日月合璧在房宿,有可能把这一天找出来吗?

只要忘掉从夏至今连续的纪日干支这件事,依靠5000年日食表的帮助,借助高精度天文软件,理论上是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出这一天来。提供线索如下:

季秋九月,通常有两个节气,寒露和霜降。寒露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195°,霜降太阳黄经210°。

但是要考虑到九月出现闰月的情况,即日食发生的九月仅有寒露节,或者日食发生在闰九月。前一种情况,以九月初一是秋分即太阳黄经180°为限;后一种情况,以闰九月初一为霜降即太阳黄经210°为限。

这有什么意思呢?有意思,如果真的在房宿发生日食,则房宿当年就在210°到180°之间。有人公开辱骂我是民科,嗯,欢迎骂人的出来走两步,看在太阳下能不能把你晒成蛤蟆干。

用天文证据寻找夏朝的专家们很可笑,他们根本不相信夏朝时有二十八宿!

既然不相信,为什么要揪着夏仲康季秋九月庚戌朔日食“辰弗集于房”呢?

专家们只好说,这是战国时期二十八宿形成后人们追述的[捂脸]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就是如此对待伶州鸠描述的牧野之战当天特殊天象!寻找夏朝的专家按历表找出庚戌日!断代工程也是这个套路[捂脸]寻找夏朝的专家们找出了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庚戌日日偏食,可是日偏食偏偏不在房宿[捂脸]差一点点儿!

太搞笑了,夏朝存在的一个标志性天象,夏仲康季秋九月日食,辰弗集于房,我左手把酒敲稿子养家糊口,右手摆弄髙精度天文软件,不到半小时就搞掂了[捂脸]

为什么国家要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养夏商周断代工程、清华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文化遗址等这帮废材……


对比我找出来的“辰弗集于房”,哪个专家敢站出来叫板?根据这次月全食食分最大可见地,大家知道夏都在哪儿吗?[耶]

(完了)





 

阴历置闰为何直接摧毁夏商周断代工程

$
0
0
阴历置闰
为何密切关系到华夏文明起源
为何直接摧毁夏商周断代工程


阴历置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为什么密切关系到华夏文明起源的问题?为什么直接摧毁了轰轰烈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一定要弄明白阴历置闰是怎么一回事。纯阴历不需要置闰,阴历置闰只有在阴阳合历中才实施,并且阳历是且仅是二十四节气,没有二十四节气,阴历置闰是不可能的任务。

没有专家教授和教科书科普读物会像我一样,告诉你阴历置闰的实质——阴历置闰,是为了让阴历跟阳历二十四节气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令指示作用。

阴历每个月平均只有29.5天,一年354天,比阳历365.25日少11天多。通常每个阴历月会有两个节气,前一个叫节(如立春),后一个叫中气(如冬至)。但是,由于阴历月日数比阳历月日数少,时间一久,有的阴历月份就只能轮排上节,而没有轮排上中气;时间再长,阴历正月可能就不是轮排立春雨水,而是轮排到了小暑大暑,甚至白露秋分,失去了按月序指示时令的作用。

华夏先民智慧无比,当某个阴历月没有轮排上中气时,下一个月就仍按月序称为某月,即上一个月的闰月;并且硬性规定,冬至这个中气必须轮排在阴历十一月。如此一来,在两三千中年中顺利解决了阴历指示时令的问题。

很显然,闰月,就是为中气量身订置的。很显然,没有二十四节气,闰月无从订置。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哦耶,苏美尔人实施阴阳合历阴历置闰,苏美尔人不是华夏先民,那又是什么?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明明知道甲骨文中有闰月记录,可是断代工程专家居然认定殷商西周时期没有二十四节气,谬称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可是,断代工程又荒谬绝伦地指称西周历法的一个特点是正月建子,正月建丑,正月建寅!我的天,没有二十四节气,哪来的阳历干支月!

我被中国学界的昏庸、低能、愚蠢和恶劣惊呆了。

华夏文明传统历法中的阳历,就是二十四节气,年长365.25日,分为十二个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若从立春开始,奇数位是节,偶数位是中气,节和中气构成一个阳历月。节是阳历月首,中气是月中。如一到立春交节,就是寅月,雨水是寅月月中;卯月是惊蛰春分,辰月清明谷雨,巳月立夏小满,午月芒种夏至,未月小暑大暑,申月立秋处暑,酉月白露秋分,戌月寒露霜降,亥月立冬小雪,子月大雪冬至,丑月小寒大寒。

阴历月通常也是十二个月,若从正月开始,分别与从寅月开始的十二个阳历月对应,因此每个阴历月也有两个节气,如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由于阴历月比阳历月短,如此轮排下去,每个阴历月轮排到的节气隔年就会发生变化,如立春没有排到正月,而是排到了十二月,虽然未到阴历新年,但是一到立春,新的阳历年已经开始了。所以纪年的干支,纪年的生肖,是且仅是以立春为界转换。

继续轮排下去,时间一长,若三月未轮排上谷雨,只有清明,那么下一个阴历月就是闰三月;若六月未轮排上大暑,下一个阴历月就是闰六月;若八月未轮排上秋分,下一个月就是闰八月……很简单是不是?

我编排了西周数百年间的历表,对比铜器铭文,发现置闰制度,正月一定不闰,十一月一定不闰,必须保证冬至就在阴历十一月。

研究清楚阴历置闰问题,考察华夏文明起源就多了一项所向披靡的证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就开始实施阴阳合历阴历置闰。如果记载为实,则黄帝时代就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测定。黄帝时代如何测定二十节气?用二十八宿啦!黄帝时代如果掌握了二十八宿,则一定拥有成熟的文字和数学几何学。

那么,黄帝时代是否真的掌握了二十八宿,用二十八宿测定二十四节气,实施阴阳合历阴历置闰?有证据吗?

当然有啦,中外学界这群有眼无珠的草包。

学界通常用“一鳞半爪”来形容先秦天文学史料文献,数量少是事实,但居然长期没有人真正懂得这鳞和爪的重大意义价值。好吧,既然挂着泰斗大师专家教授之名的体制内混混如此昏庸惰怠,有心有力者乐得横扫全部古天文学金牌银牌和铜牌。

先秦天文学史料文献(以其所记内容的实测年代计),确实屈指可数,如《周易》(包括罗盘)、《尚书·尧典》、《礼记·月令》、《吕氏春秋》、《淮南子·天文训,时则训》、《史记·天官书》、《汉书·律历志》等。

中外学界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屈指可数的史料文献中,恰好具足了论证华夏文明起源的重大证据。泰斗大师,宁有种乎?指九天以为正,日月星辰在上,跟我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黄帝时代确实掌握了二十八宿,确实用二十八宿测定二十四节气,确实实施阴阳合历阴历置闰,因此,黄帝时代的华夏先民,是且仅是苏美尔人,华夏文明勃兴于两河流域,是且仅是世界文明的源头苏美尔文明。

(好了)



 

从阴历置闰论证华夏文明是且仅是苏美尔文明

$
0
0
从阴历置闰论证苏美尔文明是且仅是华夏文明

对于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置闰# ,中外学界数十年如一日地抱持着完全错误的看法,实际上导致了对传统历法全盘错误的判断,其中最大的错误表现在阴历和阳历年代学问题上,而这一错误根本上导致了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探究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自说自话、自相矛盾和自掘坟墓。

真可悲,中外学界居然根本不知道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置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外学界对于阴历置闰的看法,实际上生搬硬套了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通行公历)的置闰概念。可是,阴历置闰跟儒略历和公历的置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目的不同,方法不同,实际效果也不同。

儒略历和通行公历,是一种假阳历,年长为365日。可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真正的阳历年长,是365.24219日,因此假阳历比真阳历每年少了0.24219日,每四年就会少1天。如此累积下来,就会发生很大的误差。为了平衡假阳历和真阳历的日数差,西方学者就设计出每四年加1天的置闰法。

这多出的一天到底加在哪个月呢?从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置闰的方法多样,有加在年末即12月的,也有加在年中6月的,这就是所谓“年终置闰”和“年中置闰”两种置闰法。

现在通行的公历,置闰加多的1天放在哪个月呢?众所周知,放在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加多1天,2月29天。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如何置闰?专家们居然张口就来——居然也是“年终置闰”和“年中置闰”两种置闰法!我的天呐,看看甲骨卜辞,有闰三月、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闰八月、闰十二月,这是哪门子的“年终置闰”和“年中置闰”?

中国传统的阴历置闰,根本就不是为了平衡阴历年日数和阳历年日数——中国古代的阳历是不折不扣的真阳历,年长为365.25日——中国古代的“古六历“如黄帝历、颛顼历、夏历、商历、周历和鲁历,阳历年长就是365.25日,所以叫“四分历”——阴历年长354日,比阳历年少11日多,置闰后年长384日,比阳历年多19日,这叫哪门子的平衡阴历年日数和阳历年日数?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阴历置闰,根本目的是为了“正时”,就是要让每个阴历月按正常月序都具有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

如何操作才能让每个阴历月按正常月序都具有准确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呢?很简单,阴历置闰必须以阳历二十四节气为指导。

通常情况下,每个阴历月会轮排上一个节和一个中气,如正月有立春和雨水,二月有惊蛰和春分,三月有清明和谷雨,四月有立夏和小满,五月有芒种和夏至,六月有小暑和大暑……十一月有大雪和冬至,十二月有小寒和大寒。

但是,由于阴历月每个月平均只有29.5天,比阳历月少1天,阴历年比阳历年少11天多,阴历月和阳历月长期对应轮排下去,有的月份就只能轮排上一个节,而轮排不上中气;如果不置闰,长期轮排下去,二月就不再是仲春,而可能变成了仲冬,十一月不是仲冬,而可能变成了仲夏。

华夏先民聪明得很,他们发明了阴历置闰的巧妙办法,一举解决了阴历不能正确指示时令季节的问题。

如何解决?很简单——无中气就置闰——一旦哪个阴历月只轮排上节,而没有轮排上中气,就要将这个阴历月设为上一个月的闰月,因此中气就继续轮排在正常月序的阴历月中。

今年正月初一以来的第五个阴历月,如果不置闰,就是阴历五月;但是,这个阴历月只轮排上了芒种,没有中气夏至,因此要将这个阴历月设为阴历四月的闰月,是为闰四月,则中气夏至仍然轮排在了正常月序的五月。

甲骨卜辞中有闰三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很简单,因为当年的第四个阴历月只轮排上了立夏,没有轮排上中气小满,所以设置闰三月,小满则轮排在阴历四月。

甲骨卜辞中有闰十二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很简单,因为阴历十二月后的阴历月只轮排上立春,没有轮排上中气雨水,所以设置闰十二月,雨水则轮排在正常月序的正月。

阴历置闰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中气冬至无论如何必须轮排在正常月序的十一月,为此当年原本需要置闰的月份不得不放弃置闰,确保冬至在十一月。

以上讨论表明三个事实:

(1)只有在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中,才存在阴历置闰;
(2)阴历置闰必须以阳历二十四节气为指导,才能准确置闰;
(3)苏美尔人最早实施阴阳合历和阴历置闰,而阳历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因此华夏先民是且仅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苏美尔人。

(好了)



 

帝尧王年断代研究再证华夏文明起源

$
0
0

帝尧王年断代研究再证华夏文明起源


 

帝尧王年断代研究再证华夏文明起源

$
0
0

帝尧王年断代研究再证华夏文明起源


在探究华夏文明起源时,由于中外学界缺乏基本的天文历法常识,导致对诸多重大问题长期固执于完全错误的判断,严重阻碍了对周召共和以前历史和考古研究的进展。关键性的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确切年月日,关键性的出土文物如王年、月份、月相和纪日干支等四要素俱全的青铜器,关键性的天象如甲骨卜辞记录的日月食等,长期不能得到准确的年代学解答。

中外学界很可能有不少人认定这些问题是根本无解的万古悬疑,然而根本障碍恰恰就在于中外学界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天文历法常识。如果首先解决严重缺乏天文历法常识的学术盲点问题,上述诸多重大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哪些最基本的天文历法常识是中外学界普遍严重缺乏的呢?主要以下有三项:

(1)根本不知道华夏文明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根本不知道”的确切含义是,中外学界普遍不懂得“阴历置闰”的目的、原则和方法,不懂得“阴历置闰”必须以阳历二十四节气为指导才能实施,不懂得阳历二十四节气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创设;


(2)根本不知道二十八宿创设于何时,根本不知道二十八宿究竟有何用处,根本不知道二十八宿各宿各度如何设置,起点为何,终点在哪;


(3)根本不知道西周晚期以前的连续纪日干支跟鲁隐公三年以来延续至今的纪日干支发生了断裂,长期错误地假定自殷商时期宾组卜辞以来的纪日干支都是连续的——这个严重错误导致对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的探究无一正确,夏商周断代工程全盘粉碎性崩塌。


 

本文暂不就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而是以“帝尧王年断代研究”为例证,初步展示天文历法常识的匮乏如何导致相关专题研究的失败,以及具备正确的天文历法常识如何在探究华夏文明起源课题上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进展。

帝尧时代是一个传说吗?毫无疑问,对于没有天文历法常识的人而言,帝尧时代就是一个传说,而不是历史事实。可是,对于掌握正确天文历法常识的人而言,不但可以轻而易举地论证或验证帝尧时代是无可怀疑的历史事实,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论证华夏文明起源的重大课题。

“帝尧王年断代研究”的关键,就是《尚书·尧典》记载的“四仲中星”重大天文历法问题。

什么是“四仲中星”?就是帝尧时代的天文官羲叔、羲仲、和叔、和仲等人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观测点,通过观测确认——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由此测定回归年长为366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日中星鸟,即春分当天昏时星宿(鸟宿)在南中天;

日永星火,即夏至当天昏时房宿在南中天;

宵中星虚,即秋分当天昏时虚宿在南中天;

日短星昴,即冬至当天昏时昴宿在南中天。

星宿是二十八宿南方七宿的中宿,房宿是东方七宿的中宿,虚宿是北方七宿的中宿,昴宿是西方七宿的中宿,鸟火虚昴四宿各自的某宿某度事实上正好跟前后东西的某宿某度构成90度角的关系,因此——

当春分昏时星宿在南中天,则春分点在昴宿;

当夏至昏时房宿在南中天,则夏至点在星宿;

当秋分昏时虚宿在南中天,则秋分点在房宿;

当冬至昏时昴宿在南中天,则冬至点在虚宿。

自清中叶以来,中外学界研究《尧典》“四仲中星”的学者可谓夥矣,但是在诸多基本概念上发生严重分歧,如观测时间、中天定义,以及中星选择等,因此无法取得能得到一致公认的确定结论。

我发现,最聪明的研究者是康熙雍正时期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他的方法非常经典,绕过了纷繁复杂的概念辨析,直接考察二分二至点的交集年代。

宋君荣的方法既简单又经典——既然春分点在昴宿、夏至点在星宿、秋分点在房宿、冬至点在虚宿,那么将四个年代范围算出来,取其交集(如果有的话),不就得到了“四仲中星”的实测年代?

既然“四仲中星”是实测,那么帝尧时代怎么就不是历史事实,怎么就不是?!


 

春分点在昴宿,是什么意思?就是春分点经历从昴宿末度(终点)到昴宿初度(起点)的时间段。包括春分点在内的二十四节气点,存在逐年西移的现象,这就是“岁差”。各宿的末度在其初度的东边,因此末度经历某个节气点的年代要比初度经历某个节气点的年代晚。

节气点西移的速率,“岁差”的速率,是多少呢?大约是每73年西移黄经1度。这是一个粗略的数值,但一般读者用这个数值来计算或验证,已经足够精确了。

古天文学界都知道,公元前450年,牵牛初度即牛宿一是冬至点,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值,一般读者可以牢记这个数值,用来计算和验证。

如果帝尧时代冬至点在虚宿,那么帝尧时代在什么年代呢?很简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牛宿8度,女宿12度,虚宿10度,牛宿初度距离虚宿初度相差20度,距离虚宿末度相差30度,因此:

帝尧时代最晚距离公元前450年为 73 X 20 = 1460 年,即公元前1910年;

帝尧时代最早距离公元前450年为 73 X 30 = 2190 年,即公元前2640年。

冬至点的问题很简单,夏至点、春分点和秋分点的问题就有点复杂了。谁知道公元前450年是夏至点在哪一宿哪一度、春分点和秋分点又分别在哪一宿哪一度呢?事实上,除了我,谁也不知道。但是,我现在暂时不打算透露这个天大的秘密。

聪明的宋君荣也不知道。而且,宋君荣以为,各宿的起点初度就是各宿的距星,各宿的终点末度就是其东边下一宿的距星。如牛宿一是牛宿的距星,东边下一宿女宿的距星是女宿一,宋君荣以为女宿一就是女宿的初度起点。

无论如何,宋君荣确实太聪明了,他能相当准确地测定他所处的康熙雍正年代各宿距星的黄经值——既然各宿距星就是各宿的初度起点,那么宋君荣就以为他知道了康熙雍正时期星宿、房宿、虚宿和昴宿各自起点和终点的黄经值,用这个数值和岁差值,就能轻而易举地算出帝尧时代二分二至点的年代范围。

简单不简单?聪明不聪明?厉害不厉害?

宋君荣算出来了——

春分点在昴宿,BC2219——BC3042;

夏至点在星宿,BC2153——BC2766;

秋分点在房宿,BC2394——BC2795;

冬至点在虚宿,BC1858——BC2586。

交集年代就是:BC2156——BC2797。平均:BC2476年。

换言之,按宋君荣的计算结果,帝尧时代就在公元前2476年前后。

你服不服?你为什么不服?不服的原因也很简单——宋君荣认为的各宿距星就是各宿的起点,这一点大家都不服。不服,你为什么不去解决基本问题,解决二十八宿宿度的设置问题,搞清楚各宿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何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两位当代学者赵永恒和李勇也曾计算过二分二至在上述四星宿范围内的年代,得到的结果与宋君荣都不相同,如他们计算秋分点在房宿的年代范围,得到的结果是公元前2803—前2315年,不同于宋君荣的计算结果公元前2795—公元前2394年。

赵永恒和李勇也没有明确指出昴、星、房、虚四宿的范围究竟如何划分,但我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回推检验,赵永恒和李勇显然并不认为各宿的距星就是各宿的起点,但他们显然也不知道各宿的起点和终点到底在何处,究竟在哪里。

赵永恒和李勇推算二分二至在房、昴、星、虚四星宿范围内的年代是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315年。你们相信这个数据准确吗?不管你们相信不相信,反正我觉得,这两位大咖算是歪打正着了,我的精确计算结果年代范围比他们更窄一点。

我不能理解的是——如果赵永恒和李勇确信他们的计算结果很准确,为什么就不能认定帝尧时代就在为公元前2494年至前2315年之间呢?这不是一个很难得出的推论,也不难据此进行更多的后续推论。

事实上,至少赵永恒就不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结论,因为在时隔不久的另一篇论文里,赵永恒公然指认帝尧时代“在公元前2100——前2200 年间”。

理解不理解?矛盾不矛盾?奇怪不奇怪?

无论如何,帝尧时代就是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赵永恒和李勇的计算比宋君荣精确多了,可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挖到了宝。

帝尧时代就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可以得到更多史料文献的验证吗?当然可以。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尧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摄二十八年也,凡年百十七岁。

已知帝尧时代就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对照这纪年干支,就有大发现——

公元前2497年,就是甲申年;

公元前2477年,就是甲辰年;

公元前2380年,就是辛巳年。

如果这三个年代分别对应帝尧的出生、即位和驾崩,有什么问题吗?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这个年代正好是“四仲中星”的实际天象发生年代,还因为夏朝元年就是公元前2325年,所以帝尧无论如何都不会死在公元前2320年这个辛巳年。

以上述帝尧的出生、即位和驾崩年代为准确,参照史料文献记载,可以确认这就是最终事实吗?什么样的记载可以成为无可置疑的证据?

天文历法。天文历法就是无可置疑的证据。天象,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毫不含糊。

《古微书》记载:帝尧即政十载,景星出翼。

按帝尧公元前2477年即位,帝尧十年就是公元前2468年(癸丑年),公元前2468年有没有“景星出翼”的天象?有没有?有。

什么是“景星”?“景星”特指五大行星中的亮星如木星、金星跟另外一颗行星在一段时间内发生“遇合双星”的天象。

什么是“翼宿”?“翼宿”就是南方七宿之一,宿度18度,东边是轸宿,西边是张宿。

公元前2468年有没有“景星出翼”的天象?有,就是有——公元前2468年2月28日,木星土星在翼宿遇合,6月5日木星进入轸宿,木星土星“双星”的天象持续了三个多月。


 

《帝王世纪》记载:“尧即位九十八年,百一十八岁乃殂。三年丧毕,舜践天子位。”帝舜即位时,又发生了重大天文历法现象,《帝王世纪》记载:

(舜以)仲冬甲子,月次于毕始即真。

帝尧公元前2380年驾崩,“三年丧毕”,就是从驾崩之年起算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378年(癸未年)。公元前2378年有“仲冬甲子月”吗?

仲冬,就是阳历子月,月首是大雪,大雪一交节就是进入子月,月中是冬至;阴历十一月是冬至所在的朔望月,因此这个阴历月也被称为仲冬。

公元前2378年(癸未年)12月25日10:31:07大雪交节,一交节就是甲子月。

什么是“月次于毕”?就是月亮视运动位置到达西方七宿的毕宿,毕宿十六度,西起毕宿七,东至伐一。

公元前2378年12月25日大雪交节甲子月首日,交节时刻月亮正好位于毕宿。这时是白天,月亮不可见,月亮的位置是当时的天文官根据月亮视运动运行速度推算得知的。


 

精准不精准?厉害不厉害?神奇不神奇?

以上推算和天象还原,无可置疑地证明——

帝尧出生于公元前2497年,即甲申年;

帝尧即位于公元前2477年,即甲辰年;

帝尧驾崩于公元前2380年,即辛巳年;

帝舜即位于公元前2378年,即癸未年。

总结:

(1)《尧典》“四仲中星”的实测年代就在帝尧在位期间,即公元前2477年到公元前2380年之间,帝尧时代不是传说,而是历史事实;


(2)《尧典》“四仲中星”测定的结果,是实施阴阳合历进行准确的阴历置闰,“以闰月定四时以成岁”,因此帝尧时代已经掌握了用二十八宿精确测定二十四节气;


(3)帝尧时代是历史事实,因此夏朝必然存在;


(4)帝尧时代既然已经掌握了用二十八宿精确测定二十四节气,则必然拥有成熟的文字和数学几何学(测量学);


(5)在遥远的公元前2477年到公元前2380年之间,拥有成熟的文字和数学几何学(测量学),掌握了用二十八宿精确测定二十四节气,实施阴阳合历进行准确的阴历置闰,因此帝尧时代的华夏先民是且仅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苏美尔人,帝尧时代的华夏先民必然是生活在西起两河流域东至印度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好了)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

$
0
0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
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我已经反复强调,研究夏商周三代历史,中外学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先秦天文学完全不了解。

很多人一定不服气,什么叫完全不了解,关于先秦天文学的论著不是有一大堆么?是的,但这仅仅说明中外学界知道一些有关先秦天文学的信息,仅此而已,先秦时代何时开始以及如何进行观象授时,何时开始以及如何实施阴阳合历和阴历置闰,中外学界完全不了解,所有关于这些知识和技术体系的论述全盘错误。

这是重大学术盲点造成的重大学术灾难,导致对夏商周三代以及更古华夏文明的研究和考古全盘错误。

最简单的一个例证——中外学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阴历置闰”。阴历置闰是为了让一个阴历年中的每个阴历月按正常月序全部具有准确鲜明的时令季节指示作用,其基本方法就是让每个阴历月按正常月序都轮排上中气,如正月有雨水、二月有春分、五月有夏至、八月有秋分、十一月必须有冬至……因此阴历置闰必须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才能正常进行,明白吗?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请大家看清楚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马上就发现了文明研究的最大彩蛋——

苏美尔人最早实施阴阳合历和阴历置闰——因此,早期的苏美尔人(不是后期号称苏美尔文明的以阿卡德人为代表的两河流域土著),是且仅是华夏先民。这就是说,华夏文明勃兴于两河流域,是且仅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苏美尔人。

没有任何专家能反驳这一论证。简单的天文历法证据“阴历置闰”就充分证明、首次解开了华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起源的千古奥秘。

完全不用怀疑,将来各个领域发现的新证据,将一再证明我的论证无比精确。

而我现在公开展示的更多天文历法方面的证据,就是不断证明我的论证颠扑不破。

《尚书·尧典》记载的“四仲中星”现象,又是一个千古悬疑,而我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春分点在昴宿,昏时星宿在南中天;夏至点在星宿,昏时房宿在南中天;秋分点在房宿,昏时虚宿在南中天;冬至点在虚宿,昏时昴宿在南中天。这是公元前2400年左右发生的实际天象。

你不懂古天文学,没关系,对比古文献记载的尧舜禹王年的情况,检查我的论证是否正确——哪位专家能反驳嘛。NO. NONE. NEVER. ZERO.

文献记载,帝尧元年甲辰——所以我精确指出,帝尧元年就是公元前2477年,甲辰年,“四仲中星”现象完全成立。

文献又记载,帝尧十年,“景星出翼”——我精确论证,所谓景星就是五大行星出现双星遇合的天象,景星出翼就是双星出现在翼宿。简单嘛,公元前2468年,帝尧十年,正好就出现了土星和木星在翼宿遇合几个月的天象。没有任何人能反驳这一论证。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文献又记载,帝尧在位九十八年,118岁驾崩,三年丧毕,虞舜即位。我用脚趾头都能数出来,虞舜即位就是在公元前2378年。

文献记载,虞舜即位时,是“仲冬甲子月”,并且开国大典当天发生了“月次于毕”的天象。

公元前2378年,癸未年嘛,有没有甲子月?有,就是有,正好有。这个甲子月,有没有发生月亮运行到毕宿天区的天象?有,就是有,正好有,公元前2378年12月24日,月次于毕。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文献又记载,虞舜老了,向上天推荐了治大水有大功的大禹,荐后十二年,使大禹代摄天子事;荐后五年,舜崩,三年丧毕,大禹于“壬午年”正式登极;大禹活了100岁,于癸卯年驾崩。

年代记载得这么清楚,列一份干支纪年表,从帝尧元年一直排下来,不就知道大禹代摄天子事在哪一年,正式登极在哪一年,大禹死在哪个癸卯年?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很显然,大禹代摄天子事,是且仅是公元前2325年,这就是夏朝元年。大禹正式登极,就在公元前2319年,这一年就是壬午年。大禹驾崩,100岁啊100岁,癸卯年就是公元前2298年。

我又反复说过,夏朝是“正月建寅”历法开始实施的朝代。这就是说,“正月建寅”必须是夏朝实际发生的天象历法现象。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研究成果论证的夏朝元年,有没有正月建寅?没有,真的没有。

公元前2325年,有没有“正月建寅”?正好有,就是有,立春昏时,斗柄指向北天的寅位。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公元前2325年1月9日朔旦冬至,千载难逢,所以这一年成为大禹摄天子事的元年,正当其时。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还有人不服?好嘛,继续罗列天文历法证据——文献记载,大禹母亲修己怀孕时,看到流星贯昴,就是流星飞越昴宿天区。

大禹100岁死于公元前2298年,所以我们用脚趾头也能算出大禹在娘胎的年代正好是公元前2398年。那么,公元前2398年,有没有流星贯昴的天象发生?有,正好有,就是有,金牛座流星群璀璨夺目流贯昴宿——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谁不服?不服就请服药。

文献又记载,夏仲康秋九月庚戌朔日,发生了日食,“辰弗集于房”,房宿天区发生了日食,几个大辰汇集在房宿天区——日、月、水星、日月合朔,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指征意义的恒星或行星都是“辰”。这是哪一年?

从来没有人知道。我又用脚趾头,就把这一年找出来了,是且仅是公元前2267年10月19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这次大食分日食,在目前的中国境内不可见,但两河流域、印度、阿富汗和中亚等地都可见。
最后的夏朝就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准确,中外学界都不用瞎忙了

夏朝在目前中国境内?开什么玩笑,别逗了。

我最近才完全回过神来——“辰弗集于房”的这次日食记录,恰好表明夏朝的统治区域必定包含印度河流域,而且印度河流域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遗址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是且仅是华夏文明,确切地说,就是夏朝文明。

为什么?因为从二十八宿的天区划分来看,这次日食并不是发生在房宿天区,而是在心宿天区。房宿天区是哪块范围?我告诉大家任何泰斗专家都不知道的基本事实——房宿天区大约在上图西咸三到键闭的天区范围,键闭以东就是心宿了。

可是,按照印度二十七宿的划分,印度二十七宿的房宿,恰好就是大约西起于键闭,向东跨越黄经13°20′的天区范围。

看看,如此一来,公元前2267年10月19日的这次日食,不折不扣,百分之百就是发生在房宿天区,辰弗集于房百分之百准确。因此,所谓的印度二十七宿,就是夏朝的二十七宿,所谓的古印度文明,百分之百就是华夏文明,换言之,夏朝在印度河流域。

夏朝为什么在印度河流域?有没有文献记载可以佐证?当然有。

夏朝为什么在印度河流域?因为华夏文明勃兴于两河流域,是且仅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苏美尔文明。

所谓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突然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一出现就是高度发达的形态,所谓“成熟的哈拉帕文明”形态,这个文明综合体占据的是原来土著文化的地盘,即以印度河边科特吉迪文化为代表的土著文化。

看清楚,公元前2500年以来,就是尧舜禹的时代,史料文献反复叙录,尧舜禹时代,甚至更久远的黄帝时代,华夏一直对不服统治的三苗九黎进行长期征伐。

我用脚趾头就想明白了——所谓三苗九黎,就是以科特吉迪文化为代表的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的土著文化嘛。

一旦想明白古印度文明,原来就是华夏文明,确切地说,就是夏朝,理所当然就想明白了——最后的夏朝就是在印度河流域,百分之百。

很简单嘛,华夏文明原本勃兴于两河流域,尧舜禹时代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因此到夏朝时,华夏的中心统治区域理所当然包括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文献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亡,不是灭亡,是迁徙流亡。

夏朝的中心统治区域包括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因此“伊洛竭而夏亡”,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大旱枯竭,华夏先民被迫迁徙,放弃了两河流域,退居于印度河流域。

两河流域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发生过大旱吗?有,就是有,正好有。

商汤伐桀,当时已经发生了七年大旱,七年大旱呀七年大旱,印度河和恒河估计都干涸见底了。商汤伐桀之后,印度河流域已经不能再呆了,“河竭而商亡”。

总是有人惊诧莫名地问些伪问题——殷商怎么来的呀?哪条路径呀?

搞笑,用脚趾头来的呀,从丝绸之路来的呀。已经有人研究,三星堆文明,就是来自于哈拉帕,其年代的上限就是哈拉帕文明的下限。但是,只有我首先知道,哈拉帕文明,就是夏朝文明。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的一个猜想,CHINA,以及“支那”,这两个词的源起。

我认为,这两个词的共同起源,就是阿卡德语的 Shinar,“示拿”,而这个词指的就是“夏”,是“夏”的音译,另一个阿卡德语的意译就是“苏美尔”(Sumer)。巴基斯坦的信德省,Cinda,我认为也是起源于 Cina,就是“夏”。Cinda 是指印度河这条大河?哦也,哦也,因为夏朝的都城就在印度河这条大河的河边。

(好了)


 
Viewing all 10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