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学诈骗 胡适带头造假(十一)
——全面清算由胡适肇始、中国「红学界」肆行欺诈的百年「红学」骗局
陶洙亲笔伪造一切「脂砚斋评本」(中)
【本篇内容提要】确认一切「脂砚斋评本」必定是伪本,陶洙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伪造「脂砚斋评本」的头号重大嫌疑。一旦锁定陶洙,陶洙亲笔伪造一切「脂砚斋评本」的罪恶事实就无法继续隐瞒下去。
曹頫(1706年6月8日~1775年?)原著百廿回《石头记》长期以来被篡名为《红楼梦》,原著者被伪托妄指为子虚乌有的「曹雪芹」,后四十回被诬称讹传为「高鹗」或「佚名」续作,《石头记》的真正作者、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人曹頫被刻意埋没遮蔽,这是中国文学、文化、学术、教育、思想和道德的沉痛悲哀;也是从胡适开始,到今天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谓「民间组织」中国红楼梦学会为阵地,以冯其庸、周汝昌等著名「红学家」为骨干代表的「红学界」,对曹頫及其原著百廿回《石头记》,乃至对中国文学、文化、学术、教育、思想和道德犯下的严重罪行。
如前所述,「红学界」公开确认的陶洙的笔迹,一是「北师大藏本」上第一回到三十回的正文,二是陶洙在「己卯本」中自述「补抄」的第二十一回至三十回正文和朱笔批语。
冯其庸公开承认「北师大藏本」上陶洙的笔迹只跟「己卯本」上陶洙的笔迹对得上,「真是同一个人的笔迹」,跟其他「脂评本」的笔迹都对不上。事实真是如此吗?
2008年7月,我得到了「己卯本」高清仿真照相本的图片数据,将陶洙「补抄」的第二十三回和二十四回回末正文和朱笔批语逐字对比所谓「乾隆时期抄本」「庚辰本」影印本对应回目的笔迹,两本笔迹高度相仿,可谓「一模一样」,「完全一致」。
随后,我在个人博客上公开贴出「己卯本」第二十三回及二十四回回末陶洙亲笔抄录的正文和朱笔批语与「庚辰本」的笔迹对比图,断言「陶洙伪造贩卖『庚辰本』乃至一系列『脂本』的犯罪事实终于真相大白」。
「己卯本」第二十三回回末陶洙亲笔抄录的正文和朱笔批语(右)与「庚辰本」的笔迹对比图
「己卯本」第二十四回回末陶洙亲笔抄录的正文和朱笔批语(右)与「庚辰本」的笔迹对比图
陶洙抄补的朱笔批语对比「乾隆时期钞本」「庚辰本」朱笔批语
在我公布图片对比之后,几个网络「红学论坛」上有反对者立即断言陶洙是「影抄」、「蒙抄」、「描抄」或「仿抄」了「庚辰本」。
据2008年8月11日出版的北京《新世纪周刊》(2008年第23期)刊发的报导《脂砚斋到底存在不存在》(记者许荻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任晓辉(导师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张庆善)接受采访时,暗示陶洙「影抄」了「庚辰本」。
2008年8月24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曾宪楠在电话采访中告诉我,一些接受她采访的「红学家」也断言「己卯本」中陶洙「补抄」的部分是「影抄」了「庚辰本」。
所谓「影抄」,是指「将纸蒙在刻本上,照式摹写,不差分毫」。「蒙抄」和「描抄」与此类似。上述「影抄」、「蒙抄」、「描抄」和「仿抄」之说根本不能成立,因为「己卯本」上陶洙「补抄」的文字就是陶洙本人的特征笔迹,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笔迹,这是经曹立波、张俊、杨健和冯其庸等多人确认的事实,并且周绍良「一看」就能认出陶洙的特征笔迹。
既然如此,陶洙「影抄」、「蒙抄」、「描抄」或「仿抄」「庚辰本」,怎么就抄出了自己的特征笔迹来呢?「庚辰本」怎么就不是陶洙本人的笔迹呢?怎么就不是陶洙亲笔伪造的假古籍呢?网络反对派和「红学界」无法做出合理回答。
面对我的质问,另一些反对派开始从两方面继续辩驳:
(1)公开指认陶洙的笔迹跟「庚辰本」「一个字都不像」、「完全对不上」,因此「肯定是不同的人书写」;
(2)公开声称陈林的鉴定意见是「不懂书法」,没有权威笔迹鉴定机构或个人的鉴定,因此结论无效。
2008年7月,上海《新闻午报》的记者干琛艳采访了几位「红学专家」,几位专家告诉记者,他们早已看过陈林有关笔迹鉴定论证陶洙伪造「脂评本」的系列文章,专家们说:「其实他在网上公布的那些书页,懂书法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字迹是不一样的,不能肯定说就是一个人所写。」干琛艳写就的这篇长篇报导,因受到专家们的强力阻挠而最终未能刊发。
2014年1月19日,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笔迹鉴定专家方邡(网名「方邡的文检生活」),将「己卯本」和「庚辰本」第二十四回回末的朱笔批语对比图「当作案子仔细看后」,在其新浪微博上公开进行笔迹鉴定。
根据其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方邡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文检专业,现任安徽合肥「全国公安机关重点文件检验鉴定实验室」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出版有笔迹鉴定的专著,还应邀赴中国刑警学院讲学。
方邡在其笔迹鉴定的长微博中写道:
如果是绝无仿写可能,比如李白写了「床前明月光」原迹,而几百年后我又在课堂上听写老师的「床前明月光」作业,两者能相似到如上图地步,可能吗?毕竟两者书写水平、风格及大量相同字的写法、运笔、起收笔、搭配、布局等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所以说不存在仿写可能的情况下,上述两者笔迹是同一人笔迹,没什么可争议的。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我得出陶洙亲笔伪造一切「脂评本」的结论,笔迹鉴定仅仅是很小的一个环节;在进行笔迹鉴定之前,我已经看到大量事实构成的「证据链」都集中指向这个结论;并且在未看到确认为陶洙的亲笔笔迹之前,我已经坚信陶洙的笔迹跟「脂评本」一模一样、完全一致,笔迹的对比只是给予最后的确认。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曾影印出版「己卯本」,但这个影印本并不全,已经将确认为陶洙「抄补」的正文和批语全部删去。我根据所见的多种研究资料得出判断,陶洙的手笔混在所谓「原件」之中,如果不是参考特别的标记,没有人能分辨出来。换句话说,陶洙的手笔(包括字迹、纸张、墨色等)跟「己卯本」原件浑然一体别无二致。
举例来说,冯其庸对「己卯本」上陶洙朱笔校字的说明,实际上间接验证了我的坚定判断。冯其庸写道:
陶洙的这些朱笔校字易与己卯本上原有大量的朱笔校字相混,以致给我们研究过录的己卯本在抄成以后,又借到庚辰本并以朱笔校改的情况,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和混乱。弄得不好,容易把原己卯本上乾隆时期用朱笔校录的庚辰本的文字当作是近人陶洙用过录的庚辰本新校上去的文字,从而抹杀了现存过录的己卯本上早已具有庚辰本的校文的重要特征;反过来,也容易把明明是陶洙新从庚辰本添校到己卯本上的文字,误认为是乾隆时期据庚辰本的校文。这两种错误,都会导致我们研究这两个本子时陷入迷阵。
我据此判断,陶洙的字迹其实跟所谓「乾隆钞本」「己卯本」乃至其它一切「脂评本」上的笔迹都一模一样,完全一致,两相对比就能完全证实。
如果陶洙的笔迹真的跟「脂评本」相差很大,则我的判断可能有误;然而只要陶洙的笔迹跟「脂评本」哪怕是相似,对此相似情况唯一合理的解释仍然指向我的结论,更不用说什么「影抄」、「蒙抄」、「描抄」的判断了,「影抄」就是在说陶洙的亲笔笔迹跟「庚辰本」一模一样、完全一致,因此「庚辰本」必然是陶洙亲笔伪造。
在「北师大藏本」第十回回末,有一则朱笔批语,全文如下:
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
荣宁世家未有不尊家训者。虽贾珍当奢,岂明逆哉?故写敬老不管,然后姿意,方见笔笔周到。
诗曰: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
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北师大藏本」(左)上陶洙抄录的朱批对比「乾隆时期钞本」「庚辰本」和「己卯本」的朱批笔迹
「北师大藏本」的这则批语,文字全同「己卯本」和「庚辰本」;「庚辰本」也是将这则批语放在第十回回末,「己卯本」则将这则批语放在第十二回回末。从笔迹来看,这三则朱笔批语的书写特征一模一样、完全一致。
「北师大藏本」和「己卯本」可能因为使用狼毫,两则批语的笔迹显得更为相似;「庚辰本」则可能因为使用羊毫,批语的笔迹显得笔划柔软,但其书写特征却与前两者完全一致。
「北师大藏本」这则批语的书写者肯定不是周绍良,张俊、曹立波和杨健等人的联合调查报告将包括这则批语在内的部分文字归在不知名的第三名抄手名下,冯其庸等人则对此讳莫如深不做任何讨论。
「北师大藏本」上周绍良抄录的朱笔批语,特征笔迹与陶洙笔迹完全不同
然而事实很清楚,「北师大藏本」这则批语的书写者无可置疑是陶洙,因此完全证明所谓的「乾隆时期抄本」「己卯本」和「庚辰本」全部出自陶洙的手笔。
「北师大藏本」上的这则批语,同时也能说明陶洙为何让周绍良来代抄绝大多数眉批和回末批,因为陶洙的特征笔迹跟「己卯本」和「庚辰本」一模一样、完全一致,简单的目验对比就能认清事实真相,所以有必要让其他人来代抄。
论证了陶洙伪造「己卯本」和「庚辰本」,则陶洙伪造其它一切「脂评本」的结论必然成立,无可置疑。首先,陶洙在「己卯本」、「庚辰本」和「北师大藏本」上呈现的特征笔迹(包括正文和朱笔批语),在其它一切「脂评本」上反复、大量地呈现。
其次,各个「脂评本」的正文和朱笔批语往往彼此之间存在大量异文,在不同的异文之处,又往往出现几本相同而异于其它各本的情况,因此造成了各个「脂评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杂情况;「红学界」将此称为各个「脂评本」之间的「亲缘关系」,而实际上这正是陶洙伪造一切「脂评本」的铁证之一。
我在「甲戌本」和「庚辰本」影印本第一至八回中分别仔细挑选了300多个具有「特殊笔划」与「特殊结构」的字样进行比较分析,两本的书写特征完全一致。
「甲戌本」和「庚辰本」笔迹对比(特殊笔画)
「甲戌本」和「庚辰本」不但大量常用字的特殊写法完全一致,甚至连错别字(可视为一种「特殊结构」)都写得完全一样,这充分证明「甲戌本」和「庚辰本」的抄手是同一个人陶洙。
「甲戌本」和「庚辰本」笔迹对比(特殊结构)
胡适所谓「最古老、也最能反映曹雪芹原著真貌的珍贵版本」「国宝孤本」「甲戌本」被证伪,则其它一切「脂评本」俱伪。
由于《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新绘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在「脂评本」及「程本」系列刊本中以大同小异或改头换面的方式反复出现,所以「脂评本」的伪造者陶洙就是「程本」系列刊本的伪造者;而陶洙也必然跟炮制1899年石印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的上海书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陶洙就是包括「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在内的卷首附图的绘制者。
现在的问题是,从胡适开始,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周汝昌,以及后来的吴恩裕、冯其庸,直到今天以红楼梦研究所和中国红楼梦学会为阵地的「红学界」高层及大批「著名红学家」,都不知道这些明显的事实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当然早就知道,后文将做详细深入的分析论证。从胡适开始的百年红学弥天大谎走到了粉身碎骨的尽头。
(未完待续,敬请垂注,欢迎转载)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