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关于红学问题的采访提纲
转自欧阳健博客: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110232782_d.html
1、《增评补图石头记》号称“悼红轩原本”。请问“悼红轩原本”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版本的小说正文最接近原著吗?
2、将这个版本的小说正文标榜为“悼红轩原本”,是号称收集整理刊刻小说的程伟元,还是《增评补图石头记》的出版方?
3、首先出版《增评补图石头记》的出版方(版权方)是孙家振的上海书局,而不是徐润的上海广百宋斋铅版书局,是这样吗?
4、《增评补图石头记》的小说正文跟《红楼梦》或《石头记》其他版本相比,特别是跟“程甲本”相比,存在大量不同,如用词用句、诗词格律和小说情节等不同,你是否注意到这个情况?
5、例如第9回:“两个人隔坐呫呫唧唧的角起口来。”“呫呫”(sha,四声),在《增评补图石头记》中又作“喢喢”(第67回),“呫”与“喢”本是异体字,意为“多话”,“呫呫唧唧”、“呫呫哝哝”在《增评补图石头记》中都准确无误。但“程甲本”和其它版本的《红楼梦》或“脂本”《石头记》都作“咕咕”,这是错误的用法,是这样吗?
6、例如第69回:“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鸡,说他冲的。”本回写到秋桐当年“十七岁”。按第95回明文写到的时序,元春死于“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之后一日,由此逆推第69回在“癸丑年”,《增评补图石头记》上“大某山民”所作的批语也是如此推算。这样算来,“癸丑年”十七岁的秋桐生于“丁酉年”,正好是属鸡,可见《增评补图石头记》的写法不误。但是,“程甲本”却写秋桐属“兔”,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会这样?
7、例如第118回:“这是老太太的冥供。”“冥供”是祭祀用的上供食品,《增评补图石头记》用法无误。“程甲本”以及“程乙本”、“张新之评本”等此处却作“克什”,“克什”是满语,原义为“恩”、“赐予”,特指“皇上恩赐之物”,用在此处并不恰当,是这样吗?
8、例如第5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金簪埋雪里,玉带挂林隈。”《增评补图石头记》中这首五言绝句格律无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但「程甲本」末两句却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平仄变成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因而不合格律(失粘),是这样吗?
9、《增评补图石头记》小说正文无图,卷首和回前附录的绘图都是出版方新绘的插图,是这样吗?1899年上海书局石印本、1900年未具出版方的铅印本、1905年号称日本出版机构出版的铅印本等,插图都各不相同,也表明《增评补图石头记》中的插图都是新绘的,是这样吗?
10、《增评补图石头记》小说正文无图,卷首有两幅插图“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程甲本”、“程乙本”和多种“脂本”第8回正文却出现了“简化版”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图式和篆文跟《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的插图高度相似,这是为什么?
11、陈林指称“程甲本”、“程乙本”和“脂本”等各种版本都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伪造出来的假古籍,“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就是证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2、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出版新式标点本《红楼梦》,胡适指导汪原放写《校读后记》,胡适挑选了1905年日本铅印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做校订本之一,因此胡适很熟悉《增评补图石头记》,是这样吗?
13、汪原放在《校读后记》中声称,他发觉“王希廉评本”跟日本版《增评补图石头记》的文字“差异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差异”,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是这样吗?
14、胡适肯定注意到了《增评补图石头记》正文无图,而他首先推崇的“程甲本”、“程乙本”、“甲戌本”和“庚辰本”第8回正文出现了“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所以胡适从一开始就知道其他各种版本都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伪造的假古籍,是这样吗?
15、陶洙曾收藏“己卯本”,其中第21回到第30回的正文和批语,据其自述是他根据“庚辰本”抄补的,这些抄补的文字就是陶洙本人的笔迹,是这样吗?
16、陶洙和周绍良曾共同抄录了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其中正文为陶洙抄录,冯其庸、曹立波等多位专家学者确认陶洙在这个“北师大藏本”上笔迹跟“己卯本”中陶洙抄补的文字笔迹一致,就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是这样吗?
17、陈林指称“己卯本”中陶洙抄补的第23回、第24回正文和回末朱笔批语,笔迹跟“庚辰本”“一模一样,完全一致”,因此指控陶洙亲笔伪造各种“脂本”,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8、有人反驳陈林的说法,称陶洙只是“影抄”、“仿抄”了“庚辰本”,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9、陈林指称陶洙的笔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周绍良称“一看”就能认出陶洙的笔迹,陈林据此反问,如果陶洙是“影抄”、“仿抄”“庚辰本”,怎么会抄出了一笔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笔迹呢?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0、公安部门笔迹鉴定专家公开鉴定指称,对比“己卯本”和“庚辰本”第24回回末朱笔批语,“两者书写水平、风格及大量相同字的写法、运笔、起收笔、搭配、布局等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所以说不存在仿写可能的情况下,上述两者笔迹是同一人笔迹,没什么可争议的。”这就是说,如果“不存在仿写可能的情况下”,“庚辰本”第24回回末朱笔批语也是陶洙亲笔所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1、陈林指称红学界高层人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就已经知道陶洙亲笔伪造各种“脂本”的事实,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2、胡适长期隐瞒“甲戌本”的来历,谎称没有跟卖书人“胡星垣”通信,是这样吗?
22、胡适称“庚辰本”是陶湘、董康等人介绍给他的,而陈林指称陶湘、董康不可能不知道陶洙伪造“庚辰本”的事实,因此指称“脂本”是胡适伙同陶湘、董康和陶洙共同炮制的谎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3、陈林指称胡文彬查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档案《娶妻册》,发现陈林论证的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的真实生日“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正月初二),跟《娶妻册》所记载的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完全一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4、陈林指称小说隐藏并暗示了曹佳氏的真实生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反复可验”的文本事实,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5、小说第53回写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之后连续两天贾母等人进宫“朝贺”,第二次进宫“朝贺”时还为元春祝寿。陈林指称“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是“元旦”(正月初一),因为历朝历代只有“元旦朝贺”而没有“除夕朝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6、按陈林的说法,贾母“元旦朝贺”之后,第二天又去“朝贺”,并为元春祝寿,这证明元春真实的生日是“正月初二”而不是“大年初一”,这恰恰跟《娶妻册》所记载的曹佳氏的生日情况一致。陈林据此认为,小说前80回跟后40回的作者是同一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7、陈林认为小说情节之下隐藏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反复可验”的文本事实,元春的生辰八字隐藏并暗示了曹佳氏的确切生日,这就是关键证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8、陈林认为根据这个真实年代序列,可以推证贾宝玉的真实生年是1706年(丙戌年),并据此认为贾宝玉的原型人物就是小说的真正作者曹頫,他并认为信史文献也可以证明曹頫生于1706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9、陈林认为小说明写的时序暗示了甄宝玉生于“丙戌年”,即元春生于“甲申年”,贾宝玉生于“次年”即“乙酉年”,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故生于“丙戌年”。陈林认为小说作者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指示了两个宝玉的原型人物、小说作者曹頫生于“丙戌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0、陈林认为,120回小说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因此一切所谓“曹雪芹生平史料”都是伪造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1、陈林认为,120回小说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因此企图指认“曹雪芹”为小说作者的“脂本”也是伪造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2、陈林指认一切所谓“曹雪芹生平史料”都是陶洙伪造的,证据材料之一是陶洙伪造的“甲戌本”首先指称“曹雪芹”字或者号为“芹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3、陈林指称胡适论证“曹雪芹生平”所用的《四松堂集》稿本和刻本都来自于陶洙,胡适知道这一点,红学界高层人物也早知道这个情况,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4、陈林指称,陶洙和董康是在董康的北京寓所法源寺伪造各种刊本,他们雇佣的“文楷斋”刻字工在盛时多达300人,有作伪的便利条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5、陈林指称,《增评补图石头记》是陶洙等人根据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篡改伪造而来,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才是最接近小说原著的版本,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6、陈林指称,“己卯本”和“庚辰本”是陶洙伪造的假古籍,但目前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假古籍成了“国宝”,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37、上海博物馆几年前据称花费数十万美元从胡适后人手中回购了“甲戌本”,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8.我们在您的博客看到,“陈林关于陶洙的考证,应是历史争论的终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完了)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